粉碎性骨折属于完全性骨折,严重性体现在多方面,愈合难度大,儿童和老年人受影响有差异;关节功能受显著影响,改变成年人及特殊职业人群生活;治疗方式复杂,儿童和老年人治疗风险不同,需及时规范治疗康复以减少不良影响。
一、愈合方面
愈合难度大:由于骨折块碎裂,骨折端的对位、对线以及稳定性恢复相对困难。骨折部位的血运可能会受到更严重的破坏,因为碎裂的骨块可能会损伤周围的血管等组织,影响骨折端的营养供应,从而导致骨折愈合时间延长,甚至出现不愈合、延迟愈合的情况。例如,有研究表明,粉碎性骨折的愈合时间较单纯骨折明显延长,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到初步愈合,而且愈合质量也可能受到影响,可能出现骨折畸形愈合等情况。
对不同人群影响有差异
儿童:儿童骨骼具有一定的生长潜力和塑形能力,但粉碎性骨折也可能影响儿童骨骼的正常发育。如果骨折部位在儿童的生长板附近,粉碎性骨折可能导致生长板损伤,进而影响骨骼的纵向生长,导致肢体长短不一等问题。不过相对成人来说,儿童的修复能力较强,但仍需密切关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情况,以最大程度减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骨质较为疏松,粉碎性骨折后愈合能力更差。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影响骨折的愈合。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不利于骨折部位的成骨细胞活性,会延缓骨折愈合;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因为身体整体状况较差,在治疗骨折过程中面临更多风险,如手术耐受性降低等。
二、功能恢复方面
关节功能影响显著:如果粉碎性骨折发生在关节周围,如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关节面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关节面不平整会导致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摩擦,进而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例如,膝关节粉碎性骨折后,关节软骨面的碎裂会使关节在屈伸活动时磨损加剧,容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能力。
对生活方式的改变
成年人:对于需要依靠肢体进行工作或日常活动的成年人来说,粉碎性骨折会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比如,一名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发生了下肢的粉碎性骨折,在骨折未愈合前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体力劳动,需要长时间休养,这不仅会影响经济收入,还可能导致心理上的焦虑等问题。
特殊职业人群:像运动员这类对肢体功能要求极高的人群,粉碎性骨折若发生在运动相关的部位,如跟腱、上肢的重要运动肌群附着部位等,恢复后也很难完全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可能会结束其运动生涯,这对他们的心理打击和生活规划改变是巨大的。
三、治疗方面
治疗方式复杂:粉碎性骨折往往需要更复杂的治疗手段。多数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来恢复骨折端的解剖复位,手术中可能需要进行骨移植(如取自身髂骨等进行植骨)、使用内固定装置(如钢板、螺钉、髓内钉等)来固定骨折块。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手术时间可能较长,患者承受的创伤也相对较大。
不同人群治疗风险不同
儿童:儿童在进行粉碎性骨折手术时,需要特别注意麻醉的安全性以及手术对骨骼生长的影响。儿童的骨骼和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精准把握,以避免对儿童神经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手术中内固定装置的选择要考虑到儿童骨骼的生长特性,不能使用过于影响骨骼生长的固定材料,并且需要定期复查,根据骨骼生长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人:老年人进行粉碎性骨折手术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老年人常伴有心肺功能减退、肝肾功能下降等情况。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麻醉的应激反应等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在术后恢复阶段,老年人也更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
总之,粉碎性骨折是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需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和康复管理,以最大程度减少其对患者身体和生活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