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粉碎性骨折可治好,治疗方法有复位(手法或手术复位)、固定(外固定或内固定)、康复治疗(早期、中期、后期康复),预后受年龄(儿童、成人、老年人预后有别)、骨折严重程度(粉碎程度及是否合并其他损伤影响)、治疗时机(及时与否)、康复训练(是否及时规范)等因素影响,多数患者经积极规范治疗康复可恢复较好手指功能。
一、治疗方法
1.复位
手法复位:对于一些移位不是特别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可尝试手法复位。医生会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通过手法使骨折端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例如,在局部麻醉下,借助手法的力量对骨折部位进行调整。
手术复位:如果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难以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则需要进行手术复位。手术中会通过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然后使用钢板、钢针等内固定装置将骨折端精确复位并固定。
2.固定
外固定:常用的有石膏固定、支具固定等。石膏固定是将石膏绷带缠绕在手指及周围的肢体上,起到固定骨折部位的作用,限制手指的活动,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的环境。支具固定相对更轻便,也能起到固定和保护骨折部位的效果。
内固定:通过手术植入钢板、钢针、螺钉等内固定材料来固定骨折端,这种固定方式更加牢固,有利于骨折的稳定愈合,尤其适用于复杂的粉碎性骨折。
3.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就开始进行手指的屈伸等轻微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例如,进行手指的小范围主动屈伸运动,每天多次,每次进行一定次数的练习。
中期康复:随着骨折的进一步愈合,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可以进行手指的抓握练习,使用握力器等辅助工具,增强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
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进行更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精细动作训练,如捡豆子、写字等,以恢复手指的正常功能。
二、影响预后的因素
1.年龄
儿童:儿童的骨骼再生能力较强,手指粉碎性骨折后愈合相对较快,但也需要注意正确的固定和康复,否则可能出现畸形愈合等情况。儿童的生长发育较快,在康复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手指的生长和功能恢复情况。
成年人:成年人的骨骼再生能力相对儿童较弱,但如果治疗得当,也能取得较好的预后。成年人的生活和工作对手指功能要求较高,所以康复训练更为重要。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愈合相对缓慢,而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预防并发症,同时康复训练的进度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
2.骨折的严重程度
骨折粉碎程度:如果骨折粉碎得非常严重,骨折块数目多、移位明显,那么治疗难度相对较大,预后相对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例如,粉碎成多个小骨折块的情况,复位和固定的难度增加,骨折愈合的时间可能会延长,出现关节功能障碍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是否合并其他损伤:如果手指粉碎性骨折同时合并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那么预后会更差。因为神经、血管的损伤恢复较为困难,即使骨折愈合良好,也可能遗留手指感觉、运动等功能障碍。
3.治疗时机
及时治疗:如果能够在骨折后尽快进行有效的治疗,包括准确的复位、固定等,那么预后通常较好。例如,在骨折后数小时到数天内得到妥善治疗,骨折端能够较好地恢复解剖位置,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延误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骨折端可能会发生移位加重、感染等情况,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和手指功能的恢复。例如,骨折后超过一周才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手指功能明显受损。
4.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否及时规范:康复训练开始得早且规范,能够有效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促进手指功能的恢复。如果康复训练不及时或者方法不正确,可能会导致手指关节活动受限、肌肉力量下降等问题。例如,在骨折固定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早期的手指屈伸活动,可能会导致手指关节僵硬,影响后期的功能恢复。
手指粉碎性骨折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和康复,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较好的手指功能,但具体的预后情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