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发生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内部因素有遗传因素致皮肤屏障功能等异常、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异常;外部因素包括过敏原接触(吸入性、食物性、接触性)、环境因素(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刺激因素(物理、化学刺激),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湿疹发生相关因素有差异,有过敏史等情况者更易起湿疹。
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包括防止水分丢失、阻挡外界有害物质侵入等。婴幼儿的皮肤相对较薄,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出现屏障功能异常。成年人如果皮肤长期处于干燥环境、过度清洁等情况,也会破坏皮肤屏障。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外界的过敏原、刺激物等容易进入皮肤内部,激活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湿疹的发生。比如长期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频繁清洁皮肤,会破坏皮肤表面的脂质层,使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增加湿疹的发病几率。
免疫系统异常: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维持皮肤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可能会对自身皮肤组织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例如,Th1和Th2细胞失衡,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增强时,会导致皮肤炎症反应加剧,引发湿疹。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同时合并湿疹的几率较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免疫系统异常与湿疹发生的关联。此外,某些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也会影响皮肤的炎症状态,促使湿疹的发生发展。
外部因素
过敏原接触
吸入性过敏原:空气中的花粉、尘螨、霉菌孢子等都可能成为过敏原。例如,春季空气中的花粉含量较高,对花粉过敏的人接触后,容易引发皮肤过敏反应,出现湿疹样皮疹。尘螨通常存在于灰尘、床垫、地毯等地方,其排泄物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长期接触尘螨的人群,如居住环境潮湿、通风不良的人,患湿疹的风险增加。
食物性过敏原:对于婴幼儿来说,牛奶、鸡蛋、鱼虾等食物是常见的过敏原。有些婴幼儿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食用牛奶制品后可能会出现湿疹症状。而成人也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如坚果、贝类等,进食后可能诱发湿疹发作。
接触性过敏原:皮肤接触某些物质也会引发湿疹,如化妆品、洗发水、某些化纤织物等。一些人使用新的化妆品后,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湿疹表现,就是因为对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过敏。橡胶制品、金属饰品(如镍)等也可能引起接触性湿疹,长期佩戴金属项链的人,颈部皮肤可能会因对镍过敏而出现湿疹。
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皮肤有影响。寒冷干燥的季节,皮肤的水分流失加快,屏障功能更容易受损,容易诱发湿疹。例如在冬季,空气干燥,很多人会出现皮肤干燥、瘙痒,进而发展为湿疹。而炎热潮湿的环境则有利于霉菌生长,接触霉菌后也可能引发湿疹。
环境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如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其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刺激皮肤,破坏皮肤屏障,增加湿疹的发生风险。长期生活在污染较为严重地区的人群,患湿疹的几率可能相对较高。
刺激因素
物理刺激:过度搔抓、摩擦皮肤会损伤皮肤屏障,导致湿疹加重或诱发。例如,患有湿疹的部位会有瘙痒感,患者不自觉地搔抓,进一步刺激皮肤,形成恶性循环。此外,紫外线照射也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尤其是对于一些光敏性湿疹患者,紫外线照射后会加重湿疹症状。
化学刺激:长期接触刺激性化学物质,如洗衣粉、洗洁精等,会损伤皮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发湿疹。从事某些特殊职业的人群,如厨师长期接触油烟、清洁剂等,患手部湿疹的几率较高。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湿疹发生的相关因素可能有所不同。婴幼儿由于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且可能接触到更多的过敏原(如食物、环境中的物质),所以婴幼儿湿疹相对常见。而成年人湿疹的发生可能与长期的生活环境、接触的化学物质等因素关系更密切。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皮肤状态,增加湿疹发生风险。男性如果从事一些特殊工作接触较多刺激物,也容易患湿疹。有过敏病史、皮肤屏障功能差或免疫系统异常的人群,在面对上述外部因素时,更容易起湿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