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痉挛是膀胱平滑肌或逼尿肌不自主强烈收缩,有典型症状如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和下腹部不适,还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儿童表现更烦躁,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女性易现急迫性尿失禁,男性与前列腺病相互影响,长期憋尿、剧烈运动后易发生,有泌尿系统手术史、感染史者易出现。
一、典型症状
1.排尿异常
尿频:患者会频繁地产生尿意,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这是因为膀胱痉挛时,膀胱的有效容量减少,稍微有一点尿液刺激就会引发排尿反射。例如,正常情况下膀胱容量较大,能储存一定量尿液后才会产生明显尿意,而膀胱痉挛时,膀胱不断受到刺激,导致频繁产生尿意,排尿次数可能每小时可达数次甚至更多。
尿急:有强烈的排尿紧迫感,很难控制,常常还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即来不及到达厕所就会不自主排尿。这是由于膀胱痉挛导致膀胱逼尿肌不受控制地收缩,瞬间产生很强的排尿冲动,无法延迟排尿。
尿痛:在排尿过程中或排尿后会感到尿道、膀胱区域疼痛。这是因为膀胱痉挛时,膀胱肌肉收缩,尿液通过痉挛的膀胱和尿道时,对膀胱黏膜和尿道黏膜产生刺激和摩擦,从而引起疼痛,疼痛性质可为刺痛、灼痛等。
2.下腹部不适
下腹部会有坠胀、疼痛等不适感。膀胱位于下腹部,当膀胱发生痉挛时,膀胱肌肉的异常收缩会牵拉周围组织,导致下腹部出现坠胀感,严重时可表现为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可能只是轻微的隐痛,有的则较为剧烈。
二、相关因素影响下的表现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膀胱痉挛时可能表现得更为烦躁不安,因为他们不太能准确表达身体的不适。除了上述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不适外,可能还会出现哭闹不止的情况。这是由于儿童的泌尿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膀胱痉挛带来的不适更难以忍受,而且他们的表达能力有限,只能通过哭闹等方式来体现身体的痛苦。
老年人:老年人膀胱痉挛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除了可能出现上述排尿异常和下腹部不适外,还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等。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对疼痛等不适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锐,所以症状可能相对隐匿,容易被忽视,需要更加仔细地观察老年人的排尿情况和下腹部症状等。
2.性别因素
女性:女性尿道较短,膀胱痉挛时更容易出现急迫性尿失禁的情况。而且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膀胱痉挛可能会受到激素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例如,在月经期间,女性的身体状态可能较为敏感,膀胱痉挛的症状可能会相对更明显一些。
男性:男性如果存在前列腺相关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等,膀胱痉挛可能会与前列腺疾病相互影响。前列腺增生本身会导致排尿困难等问题,而膀胱痉挛又会进一步加重排尿异常,两者共同作用可能会使患者的症状更加复杂,下腹部不适等症状也可能更为明显。
3.生活方式
长期憋尿:长期憋尿的人更容易发生膀胱痉挛。因为憋尿会使膀胱内尿液过度充盈,膀胱黏膜长时间受到尿液刺激,容易导致膀胱肌肉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膀胱痉挛。例如,一些工作繁忙的人,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长期憋尿,就增加了膀胱痉挛的发生风险。
剧烈运动后:剧烈运动后也可能出现膀胱痉挛。剧烈运动时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快,可能会对膀胱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运动后身体的水分流失通过出汗等方式较多,尿液相对浓缩,对膀胱黏膜的刺激增加,容易诱发膀胱痉挛。比如长跑后,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膀胱痉挛相关症状。
4.病史因素
有泌尿系统手术史:进行过泌尿系统手术的患者,如膀胱手术、前列腺手术等,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概率较高。这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对膀胱组织等造成了一定的损伤,术后膀胱需要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容易出现肌肉痉挛等情况。例如,膀胱肿瘤切除术后的患者,由于膀胱组织受到破坏,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有泌尿系统感染史:泌尿系统感染未彻底治愈的患者,膀胱黏膜处于炎症状态,容易受到刺激,从而增加膀胱痉挛的发生可能性。炎症会使膀胱黏膜敏感性增高,即使尿液量不多,也容易引发膀胱痉挛。比如膀胱炎反复发作的患者,膀胱痉挛的症状可能会经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