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尿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包括原发性的IgA肾病(儿童最常见,感染后易发作)、微小病变型肾病(伴镜下血尿)、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上感为诱因);继发性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学龄期,感染后出现,肾受累现血尿)、狼疮性肾炎(青少年女性,有全身表现及肾损害)。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包括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有相应症状及血尿)、泌尿系统结石(肾、输尿管、膀胱结石有对应表现)、泌尿系统畸形(肾囊肿、肾血管畸形可致血尿)、外伤(肾挫伤、膀胱外伤有外伤史及血尿等表现)、其他原因(剧烈运动后一过性血尿、高钙尿症有血尿等表现)。
一、肾小球源性血尿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IgA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等)后数小时至3天内出现肉眼血尿,也可表现为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其发病机制与IgA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有关,相关研究显示约40%-50%的儿童IgA肾病患者在感染后会出现血尿发作。
2.微小病变型肾病: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但部分患儿也可伴有血尿,多为镜下血尿。病理特点是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免疫荧光检查多无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沉积。
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儿以血尿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血尿可为镜下或肉眼血尿,上呼吸道感染常为诱发因素。
(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1.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除皮肤紫癜外,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肾损害表现。血尿可为镜下或肉眼血尿,肾脏病理多表现为IgA沉积为主的系膜增生性肾炎。研究表明约30%-60%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会出现肾脏受累,其中血尿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2.狼疮性肾炎:多见于青少年女性,患儿除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全身表现(如面部红斑、发热、关节痛等)外,可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等肾脏损害表现。肾脏病理表现多样,免疫荧光检查可见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如IgG、IgM、C3等呈“满堂亮”现象。
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一)泌尿系统感染
1.急性肾盂肾炎:多见于小女孩,常伴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同时可出现血尿,多为镜下血尿,也可伴有蛋白尿。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脓细胞增多,尿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2.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也可出现血尿,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尿细菌培养可阳性。
(二)泌尿系统结石
1.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多见于年长儿,可出现腰腹部疼痛,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同时可伴有血尿,血尿可为镜下或肉眼血尿,部分患儿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超声检查可发现结石影,X线或CT检查有助于明确结石的部位和大小。
2.膀胱结石:多见于小男孩,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血尿、尿痛等,排尿过程中疼痛可放射至阴茎头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膀胱内结石。
(三)泌尿系统畸形
1.先天性肾囊肿:多数患儿无明显症状,部分较大的囊肿可能因压迫周围组织或破裂而出现血尿,通过超声或CT检查可发现肾脏囊肿。
2.肾血管畸形:如肾动脉瘤、肾动静脉瘘等,可导致血尿,一般通过肾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四)外伤
1.肾挫伤:多有腰部外伤史,如撞击、摔伤等,伤后可出现血尿,根据损伤程度不同,血尿程度可轻可重,同时可伴有腰部疼痛、肿胀等表现,超声或CT检查可评估肾脏损伤情况。
2.膀胱外伤:多有下腹部外伤史,可出现血尿、排尿困难、下腹部疼痛等表现,膀胱造影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其他原因
1.剧烈运动后:部分儿童在剧烈运动后可出现一过性血尿,称为运动性血尿,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肾脏血管痉挛、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等有关,一般休息后血尿可自行消失。
2.高钙尿症:多见于儿童,可出现血尿,部分患儿可伴有尿路结石,尿钙测定可发现尿钙增高,血钙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