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炎反复与感染、机体自身、环境、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感染方面有病原体持续存在或再次感染新病原体;机体自身有免疫功能低下、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不利;环境有空气污染、气候因素影响;护理不当包括营养摄入不足、保暖不当或过度、未规范治疗等致反复。
一、感染因素
1.病原体持续存在
小儿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若初次感染支气管炎时,致病病原体未能完全清除,如病毒(常见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或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持续在呼吸道内存在,就容易导致病情反复。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病毒可能在呼吸道黏膜细胞内潜伏一段时间,当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又会活跃起来,引发支气管炎的复发。
反复的病毒或细菌感染还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的损伤,使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进一步下降,更容易受到新的病原体侵袭,从而造成支气管炎反复发生。
2.再次感染新的病原体
小儿所处的环境中存在各种病原体,如在幼儿园、公共场所等,容易再次接触到新的病毒或细菌。小儿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一旦接触到新的致病病原体,就可能再次引发支气管炎。比如,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较大,小儿如果没有及时增减衣物,接触到新的流感病毒等,就很容易再次患上支气管炎。
二、机体自身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免疫球蛋白水平相对较低,细胞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这使得小儿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导致支气管炎反复。例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先天免疫功能就相对更差,发生支气管炎反复的几率可能更高。
一些患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先天性心脏病等,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导致呼吸道局部的防御能力下降,使得支气管炎容易反复。
2.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的呼吸道相对狭窄,气管和支气管的纤毛运动功能较差,清除呼吸道异物和病原体的能力较弱。当呼吸道受到病原体感染或受到外界刺激时,分泌物容易积聚在呼吸道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并且容易再次引发感染,导致支气管炎反复。比如,小儿的气管管径较小,炎症时容易发生阻塞,影响通气功能,进而使病情反复。
三、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
室内外空气污染会对小儿呼吸道产生刺激。例如,空气中的烟雾(包括二手烟)、粉尘、化学污染物等,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小儿,支气管炎更容易反复。在雾霾天气较多的地区,小儿吸入大量的有害颗粒后,呼吸道黏膜受损,容易发生支气管炎的反复感染。
2.气候因素
气温、湿度的剧烈变化也容易引发小儿支气管炎反复。当气温骤降时,小儿呼吸道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少,防御功能降低;湿度不适宜时,如空气过于干燥,会使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受限,不利于痰液的排出,从而容易导致病原体在呼吸道内滋生,引发支气管炎反复。例如,在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湿度较低,小儿患支气管炎反复的情况相对较多。
四、护理不当因素
1.营养摄入不足
小儿如果营养摄入不均衡,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呼吸道黏膜的修复。例如,缺乏维生素C会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抗体的合成,不利于呼吸道感染的恢复,进而导致支气管炎反复。一些挑食、偏食的小儿就容易出现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增加了支气管炎反复的风险。
2.保暖不当或过度
保暖不当会使小儿受凉,导致呼吸道血管收缩,免疫力降低,容易引发感染;而保暖过度又可能使小儿出汗过多,汗液蒸发时带走大量热量,反而容易再次受凉。例如,夜间小儿盖被过薄容易受凉,盖被过厚又容易出汗后着凉,都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反复。
3.未规范治疗
初次患支气管炎时,家长如果没有让小儿进行规范的治疗,如症状稍有缓解就自行停药,导致病原体没有被彻底清除,病情容易反复。或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完成整个疗程,也会使病情反复。例如,支气管炎的治疗需要一定的疗程,如果过早停药,呼吸道内的病原体可能没有完全被消灭,就会再次引发炎症,导致支气管炎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