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体格检查有压痛点、颈椎活动度、神经系统(感觉、肌力、反射)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正位、侧位、斜位)、CT(横断面、三维重建)、MRI(显示软组织结构);其他特殊检查有肌电图(判断神经肌肉功能)、椎动脉造影(怀疑椎动脉型时用,有创少用)。
一、体格检查
1.压痛点检查:医生会用手指按压颈部、肩部等部位,寻找有压痛的位置,通常颈椎病患者在病变节段的棘突间及椎旁肌肉处可有压痛,不同节段的病变对应的压痛部位有所不同,这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节段。例如,颈4-5病变时,压痛部位多在颈5棘突旁等区域。
2.颈椎活动度检查:检查颈椎的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活动范围。颈椎病患者常存在颈椎活动受限的情况,比如前屈后伸时活动度较正常减少,这是因为颈椎病变导致周围肌肉紧张、关节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可能有不同的活动受限特点,如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主要表现为某个方向活动受限更明显。
3.神经系统检查
感觉检查:通过用棉签轻触患者颈部、上肢等部位的皮肤,检查痛觉、触觉等感觉情况。颈椎病患者若有神经根受压,可能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减退或过敏等改变,如颈6神经根受压时,可能出现前臂桡侧等区域感觉异常。
肌力检查:测试患者上肢及手部肌肉的力量,如握力、手指屈伸力量等。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所支配肌肉的肌力下降,例如颈7神经根受压时,可能导致伸腕、伸指肌力减弱等情况。
反射检查: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及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反射异常,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时,常可出现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亢进或减弱等情况,这与神经根受压导致的神经反射改变有关。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正位片:可观察颈椎椎体的形态、钩椎关节的情况等。能发现颈椎椎体有无侧弯、骨质增生、椎间隙是否对称等情况。例如,钩椎关节增生在正位片上可表现为钩突变尖、增生等,这是颈椎病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
侧位片:可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椎间隙高度等。正常颈椎生理曲度前凸,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生理曲度变直、反曲等情况,同时还能观察到椎体前后缘的骨质增生情况以及椎间隙是否变窄等,椎间隙变窄提示椎间盘可能有退变等病变。
斜位片:主要用于观察椎间孔的情况。椎间孔是神经根穿出的通道,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可能因骨质增生、关节突关节退变等原因而变窄,斜位片可清晰显示椎间孔的大小等改变。
2.CT检查
横断面CT:能清晰显示颈椎椎体、椎间盘、椎管等结构的横断面情况。可明确椎间盘是否突出、突出的程度及方向,以及椎管内是否有占位等。例如,能准确看到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的具体情况,对于判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具有重要价值。
三维CT重建:可以从不同角度重建颈椎的立体结构,更全面地观察颈椎的骨质结构,如椎体的形态、椎弓根的情况等,有助于评估颈椎的整体结构异常,对于一些复杂的颈椎病变的诊断有帮助。
3.MRI检查
能清晰显示脊髓、椎间盘、神经根等软组织结构: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可直接观察脊髓有无受压、变性等情况。例如,能看到脊髓是否因椎间盘突出、椎管内占位等原因而受压变细、信号改变等。同时,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也能清楚显示神经根周围的结构,判断神经根是否受压及受压程度等。MRI无辐射,对软组织的分辨力高,是目前诊断颈椎病较为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三、其他特殊检查
1.肌电图检查: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来判断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对于颈椎病患者,肌电图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神经受损的部位和程度,尤其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异常等情况,有助于明确神经根受压的情况,为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2.椎动脉造影检查(较少用):主要用于怀疑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通过造影可观察椎动脉的走行、有无狭窄、扭曲等情况,以判断椎动脉是否存在病变导致脑供血不足等症状,但该检查为有创检查,目前应用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