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曾被误认病理状态,现知多因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无明显症状或有接触性出血,检查多为正常或炎症改变,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宫颈癌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引起,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排液等症状,检查可发现异常细胞等,治疗依分期等综合,早期以手术为主,中晚期多为放化疗联合,预后与分期等密切相关,早期预后好,晚期差,妊娠期宫颈癌处理复杂预后受影响。
一、定义与本质
宫颈糜烂:过去认为是一种病理状态,多是基于宫颈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的错误解读,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常见原因,它是由于雌激素的作用,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管外口,外观呈现糜烂样改变,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女性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女性。
宫颈癌:是发生在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主要是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逐渐进展为浸润癌。
二、临床表现
宫颈糜烂: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多在妇科检查或性交后发生,出血量一般较少。
宫颈癌: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年轻患者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出血),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增多,可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晚期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患者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表现。
三、医学检查区别
宫颈细胞学检查
宫颈糜烂:多数情况下细胞学检查结果为正常或炎症性改变。
宫颈癌:可能发现异常细胞,如可疑癌细胞或癌细胞。
HPV检测
宫颈糜烂:HPV检测结果可能为阴性或仅为低危型HPV阳性,但如果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导致的宫颈糜烂样改变,也可能检测到高危型HPV阳性。
宫颈癌:多检测到高危型HPV阳性,尤其是高危型HPV16、18型等。
阴道镜检查
宫颈糜烂:阴道镜下可见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区域,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或有少量分泌物。
宫颈癌:阴道镜下可见异常病变区域,如醋白上皮、镶嵌、点状血管等,需要在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病理活检
宫颈糜烂:病理检查主要是宫颈黏膜慢性炎症表现,无癌细胞。
宫颈癌:病理检查可明确癌细胞的类型、分化程度等,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
四、治疗原则
宫颈糜烂
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对于有症状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如合并感染等情况,可给予相应的抗炎等对症治疗。如合并HPV感染,需要定期复查,因为部分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病变进展,但本身宫颈糜烂不是需要针对病因治疗的疾病,而是一种生理现象的处理。对于青春期、妊娠期女性的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通常不做特殊治疗,产后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异位的柱状上皮可回缩至宫颈管内。
宫颈癌
治疗方法主要根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全身情况等综合制定,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等。早期宫颈癌(Ⅰ期、ⅡA期等)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病情可能行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中晚期宫颈癌多采用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也可考虑靶向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
五、预后情况
宫颈糜烂:一般预后良好,不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疾病,经过适当处理后症状多可缓解,且不会危及生命,但需要注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尤其是有HPV感染等高危因素时,防止出现宫颈病变的进展。
宫颈癌: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早期宫颈癌患者经积极治疗后5年生存率较高,可达90%以上;而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另外,宫颈癌的预后还与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治疗方法是否规范等因素有关。年轻患者相对来说可能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好,但具体预后还需根据个体情况综合判断。对于妊娠期发现的宫颈癌,处理会更加复杂,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充分考虑胎儿因素和母亲的预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相对非妊娠期宫颈癌预后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