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来判断。临床表现有疼痛(部位性质随病情进展变化,与年龄、生活方式相关)和关节活动受限(屈伸、旋转等范围变化,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影像学检查中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或有轻度改变,CT比X线敏感,MRI是早期诊断最敏感方法;体格检查有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和“4”字试验(与生活方式关联)。
一、临床表现判断
1.疼痛
部位与性质:股骨头坏死早期疼痛多为腹股沟区隐痛、钝痛,也可放射至臀部或膝关节周围,疼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行走或活动后疼痛明显加剧。例如,有研究表明,约80%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早期会出现腹股沟区疼痛,且疼痛性质多为酸痛、胀痛等。
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对于长期大量饮酒或有激素使用史的人群,出现上述部位疼痛时需警惕股骨头坏死。年轻患者可能因外伤等原因导致股骨头坏死,外伤后若出现髋部疼痛且持续不缓解,也应考虑股骨头坏死可能。
2.关节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变化:患者可出现髋关节屈伸不利、旋转受限等情况。例如,下蹲困难,不能完全下蹲到正常的90°-135°范围,旋转髋关节时感觉活动不灵活。不同年龄人群因身体机能差异,活动受限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老年人本身关节活动度有一定下降,但若在原有基础上出现明显的髋关节活动受限加重,需考虑股骨头坏死。
二、影像学检查判断
1.X线检查
早期表现: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度骨质疏松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股骨头密度不均、囊性变等。对于有髋部外伤、长期饮酒或激素使用史的人群,定期进行X线筛查很重要,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X线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的迹象。
与年龄的关系:儿童股骨头坏死(Perthes病)在X线检查上有其独特表现,如股骨头骨骺密度改变、形态异常等,不同年龄儿童的X线表现特点不同,需要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判断。
2.CT检查
优势:CT检查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比X线更敏感,能更清晰地显示股骨头内部的细微结构改变,如骨小梁的断裂、囊性变等。可以发现X线难以察觉的早期病变,对于可疑股骨头坏死但X线无明显异常的患者,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对生活方式的考虑:无论何种生活方式的人群,CT检查都能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提供较准确的信息,尤其是对于那些有高危因素且临床高度怀疑股骨头坏死但X线表现不典型的患者。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早期诊断价值:MRI是目前诊断股骨头坏死早期最敏感的方法。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骨髓水肿、局部缺血等改变可在MRI上较早地被发现,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等特征性表现。对于有髋部不适但其他检查尚无明确异常的患者,MRI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从而进行早期干预。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MRI检查相对安全,因为它不使用射线,不会对胎儿造成辐射影响,可作为孕妇股骨头坏死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儿童患者,MRI检查也是较为安全且能准确诊断儿童股骨头坏死的方法。
三、体格检查判断
1.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尽量屈曲健侧膝关节,使大腿贴近腹部,然后观察患侧髋关节能否伸直。若患侧髋关节不能伸直,出现屈曲挛缩,提示髋关节有病变,可能与股骨头坏死导致的髋关节活动受限有关。
不同年龄的表现差异:儿童进行该检查时,要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可适当安抚儿童以顺利完成检查;老年人由于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节退变,进行该检查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患者不适。
2.“4”字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屈曲,将屈曲的下肢外踝搭在伸直下肢的膝关节上,形似“4”字。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按压屈曲下肢的膝关节,若出现髋关节疼痛,则为阳性,提示髋关节病变,可能存在股骨头坏死。
与生活方式的关联: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经常剧烈运动的人群,进行“4”字试验时若出现阳性,需进一步排查股骨头坏死,因为这些生活方式可能增加髋关节的负荷,导致股骨头坏死的风险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