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可分为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不同类型在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不同人群中的区分特点各异。细菌性阴道炎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灰白色、有鱼腥臭味等,实验室检查有线索细胞、pH值>4.5、胺试验阳性等;滴虫性阴道炎分泌物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等,实验室检查可通过生理盐水涂片法或培养法找到滴虫;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有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痛、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凝乳状或豆腐渣样等,实验室检查可通过涂片镜检或培养发现假菌丝、芽孢或真菌。育龄女性、孕妇、绝经后女性各有不同的发病特点及区分要点。
一、症状表现区分
(一)细菌性阴道炎
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状,有鱼腥臭味,尤其在性交后会加重。这是因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厌氧菌等大量繁殖,其代谢产物导致异味产生。常见于有多个性伴侣、频繁性交或阴道灌洗的女性,因为这些因素容易破坏阴道正常的酸碱平衡和菌群环境。
(二)滴虫性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增多,典型的分泌物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同时常伴有外阴瘙痒,可伴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滴虫适宜在阴道酸碱度5.0-6.5的环境中生长,月经前后阴道pH改变,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得以繁殖,引起炎症发作。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男性感染后常无症状,但可作为传染源。
(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霉菌性阴道炎)
主要症状为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这是由于假丝酵母菌在阴道内大量繁殖,当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时容易发病,比如孕妇、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等。
二、实验室检查区分
(一)细菌性阴道炎
1.线索细胞检查:阴道分泌物中找到线索细胞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炎的重要指标之一。线索细胞是被大量加德纳菌等覆盖的上皮细胞,细胞边缘不清。
2.pH值测定:阴道分泌物pH值>4.5,正常阴道pH值在3.8-4.4之间,pH值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菌群失调。
3.胺试验:取阴道分泌物加10%氢氧化钾溶液后有鱼腥味释放,因为细菌性阴道炎时产生的胺遇碱释放氨所致。
(二)滴虫性阴道炎
1.生理盐水涂片法: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滴虫呈梨形,无色透明,有鞭毛,活动力强。
2.培养法:对于症状可疑但生理盐水涂片法阴性者,可采用培养法,其准确率较高,培养法是将阴道分泌物接种于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以检测滴虫。
(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1.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取阴道分泌物置于玻片上,滴加10%氢氧化钾溶液后镜下可见假菌丝或芽孢。假菌丝是假丝酵母菌的菌丝形态,芽孢是其繁殖体。
2.真菌培养:若镜检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可进行真菌培养,能明确菌种,对于复杂病例或需要确定治疗方案时有用,培养可在特定培养基上培养假丝酵母菌,观察其生长情况以鉴定菌种。
三、不同人群的区分特点
(一)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性生活相对活跃,上述各种阴道炎的发病与性生活、卫生习惯等密切相关。比如细菌性阴道炎在有多个性伴侣或不注意性生活卫生时易发病;滴虫性阴道炎通过性传播风险较高;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能因频繁性交破坏阴道环境或自身免疫力波动而发病。
(二)孕妇
孕妇由于体内激素变化,阴道糖原含量增加,pH值改变,容易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而且孕妇患病后需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法,因为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不能随意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所以在区分阴道炎时,孕妇的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其症状可能与非孕妇有所不同,且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也需要结合孕期特点。
(三)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萎缩性阴道炎,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严重时可有血性白带,可伴有外阴瘙痒、灼热感等。与其他类型阴道炎不同,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雌激素缺乏导致阴道局部微环境改变有关,通过妇科检查和阴道分泌物检查可与其他阴道炎区分,阴道分泌物检查可见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pH值升高,有大量基底层细胞等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