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子宫肥大是指子宫均匀增大且肌层厚度超2.5cm伴不同程度出血的疾病,常见病因有多产妇子宫复旧不全、卵巢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有月经改变、白带增多等,诊断靠妇科检查、B超、病理检查,治疗分保守和手术,对不同人群有影响及注意事项,可通过注意孕期保健等措施预防。
一、定义与基本概况
女性子宫肥大是指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厚度超过2.5cm以上,伴有不同程度子宫出血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经产妇,一般经产妇的子宫体积较未产妇增大约1倍左右。
二、常见病因
1.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多产妇的子宫肌层内弹力纤维组织在平滑肌间及血管周围增生,致使子宫肥大。
2.卵巢功能障碍:雌激素持续刺激,可使子宫肌层肥厚。临床上常见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尤其病程较长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
3.炎症引起:慢性附件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子宫慢性肌炎,引起子宫肌层内胶原纤维增生,使子宫纤维化。
4.盆腔瘀血:引起子宫结缔组织增生,亦可致子宫肥大。
5.子宫肌层血管硬化:原发性子宫血管病变等。
三、临床表现
1.月经改变:主要表现为月经量过多,持续天数延长;亦有表现为周期缩短至20天左右,经量及持续天数无明显改变;或表现为月经期延长,但经量不多。
2.白带增多:宫颈肥大急性期,患者白带常呈脓性,伴下腹及腰骶部坠痛,或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慢性期白带呈乳白色黏液状,或淡黄色脓性。
3.下腹及腰骶部疼痛:轻者可无全身症状,当炎症沿子宫骶骨韧带扩散到盆腔时,可有腰骶部疼痛,下腹部坠胀感及痛经等,每于排便、性交时加重。
4.不孕:黏稠脓性的白带不利于精子穿过,也可引起不孕。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重点检查子宫的大小、形态以及有无其他伴随体征。子宫呈均匀增大,肌层肥厚,硬度增加,一般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宫颈可能正常或稍大。
2.B超检查:是简便易行的辅助诊断方法,可显示子宫肌层增厚,回声均匀。
3.病理检查:主要是子宫颈涂片检查,以排除子宫颈癌。需要时可做子宫活检以明确诊断。子宫颈涂片检查宜在不同部位多点取材,同时应做宫颈活检以除外子宫颈癌。病理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内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壁变化。
五、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子宫肥大且无明显症状者。对于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可通过适当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等方式,部分患者子宫可逐渐恢复。对于由卵巢功能障碍引起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激素水平,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手术治疗:如果患者症状严重,如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等,经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切除术等,但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
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子宫肥大可能影响受孕,导致不孕情况发生。育龄女性若发现有子宫肥大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积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遵循医生建议,按时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经产妇:多产妇是子宫肥大的高发人群,经产妇在产后应注意子宫复旧情况,如有恶露不尽、阴道出血时间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子宫肥大等问题并进行干预。
3.有妇科炎症病史者:有慢性附件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等妇科炎症病史的女性,发生子宫肥大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女性应积极治疗原有妇科炎症,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子宫情况,预防子宫肥大的发生或进展。
七、预防措施
1.注意孕期保健:孕妇在孕期要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子宫健康的问题,如胎盘位置异常等情况,以降低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等导致子宫肥大的风险。
2.做好计划生育:避免多次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减少对子宫肌层的损伤,从而降低子宫肥大的发生几率。
3.积极治疗妇科炎症:及时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防止炎症蔓延至子宫肌层,引发子宫肥大等病变。
4.注重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性生活适度,避免不洁性生活,减少病原体感染子宫的机会。
5.定期妇科检查: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B超等检查项目,以便早期发现子宫的异常变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