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胃虚弱积食会有多方面表现,消化系统上有食欲变化、腹胀、呕吐;口腔上有口气重、舌苔厚腻;全身有睡眠不安、低热、精神状态差等表现,不同年龄孩子表现有差异且与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有关。
一、消化系统表现
1.食欲变化
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脾胃虚弱积食时食欲可能出现明显变化。幼儿阶段的孩子可能表现为食量减少,原本能正常进食一定量食物的孩子,进食量明显降低,这是因为脾胃功能减弱,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孩子没有强烈的饥饿感。学龄儿童可能也会出现挑食、厌食的情况,对平时喜欢的食物兴趣也大减,主要是脾胃运化失常,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产生饱胀感,从而抑制了食欲。
从生活方式角度看,如果孩子平时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或者进食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更容易损伤脾胃,加重积食,进而影响食欲。
2.腹胀
孩子会感觉腹部胀满不适,用手触摸腹部可能会发现较硬。这是由于积食后,食物在胃肠内不能及时被消化排空,积聚在肠道内,发酵产气等,导致胃肠道内气体和食物积聚,引起腹胀。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会表现为腹部隆起,频繁哭闹,尤其在进食后哭闹更明显;较大的孩子可能会自述肚子胀,不愿意让别人触摸腹部。病史方面,如果孩子既往有脾胃功能较弱的情况,更容易在饮食不当时出现腹胀的积食表现。
3.呕吐
部分孩子会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未消化的食物,有酸腐味。这是因为脾胃虚弱,无法正常腐熟和运化食物,食物在胃内停留过久,当胃内压力增加时就会引起呕吐。对于新生儿来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其营养摄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对于较大的孩子,频繁呕吐可能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如果孩子有过脾胃疾病史,如曾经有过胃肠炎等影响脾胃功能的疾病,那么在积食时更易出现呕吐症状。
二、口腔表现
1.口气重
孩子的口气会比较重,呼出的气体有酸腐气味。这是因为积食后,食物在胃肠道内发酵,产生的不良气体通过口腔排出,所以能闻到明显的酸臭味。不同年龄的孩子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幼儿可能在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容易被察觉口气问题,学龄儿童自己也可能会因为口气重而产生社交困扰。生活方式上,如果孩子经常吃甜食、高蛋白食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就容易导致积食进而口气重。
2.舌苔变化
观察孩子的舌苔会发现,舌苔厚腻,通常是白色或者黄白色的厚苔。正常孩子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而湿润的,而积食的孩子由于脾胃运化失常,水湿代谢和食物积滞影响舌苔的状态,出现厚腻苔。年龄较小的孩子舌苔观察相对困难,但可以通过家长仔细查看发现异常;对于能配合的孩子,可以很明显看到舌苔厚腻的情况。病史方面,如果孩子既往有舌苔异常的情况,在积食时舌苔变化会更加明显。
三、全身表现
1.睡眠不安
孩子在睡眠中会出现不踏实的情况,频繁翻动、哭闹等。这是因为脾胃不适,肚子不舒服,影响了孩子的睡眠质量。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夜间频繁醒来,难以再次入睡;学龄儿童可能会在睡眠中频繁翻身,做噩梦等。从生活方式来看,如果孩子白天进食过多导致积食,晚上睡眠就容易受到影响。对于有睡眠问题既往史的孩子,积食时睡眠不安的情况可能会更严重。
2.低热
部分积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低热的情况,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这是因为食物积滞在体内,机体对这些积滞的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等过程中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引起体温轻度升高。但要注意与其他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相鉴别。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积食引起的低热可能不太容易被察觉,需要家长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对于有发热病史的孩子,在判断低热原因时更要考虑积食的可能。
3.精神状态差
孩子会显得精神萎靡,没有以往的活泼好动。因为脾胃虚弱积食,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孩子会感觉乏力、困倦,从而精神状态不佳。不同年龄的孩子表现不同,幼儿可能会减少玩耍的时间,更多时间处于安静状态;学龄儿童可能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生活方式上,如果孩子平时活动量较大,但因为积食导致精神差,就需要调整饮食等生活方式来改善脾胃功能。如果孩子既往有精神状态容易受疾病影响的情况,积食时精神状态差的表现会更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