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康复训练出现疼痛需先明确原因,可通过调整训练方式(降低强度、调整动作、分步渐进)、利用物理方法(冷敷、热敷)缓解,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剧则需及时就医评估,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各方面需注意不同情况。
一、明确疼痛原因
桡骨远端骨折康复训练时出现疼痛,首先要明确原因。可能是训练动作不当,如活动幅度过大、速度过快等导致骨折部位周围组织受到过度牵拉或刺激;也可能是康复训练强度超出了当前骨折恢复阶段的耐受程度。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其疼痛原因可能有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康复训练时疼痛更易发生;女性患者可能在康复训练依从性上与男性有不同表现,进而影响疼痛情况;有吸烟史的患者骨折愈合相对较慢,康复训练时疼痛可能持续更久等。
二、调整训练方式缓解疼痛
1.降低训练强度与调整动作
对于一般人群:若康复训练时疼痛,可先降低训练的强度,比如原本进行某个关节活动训练时是每天3组,每组10次,可先调整为每天2组,每组8次。同时调整动作,确保动作规范、轻柔,避免粗暴的关节活动。例如腕关节屈伸训练,要缓慢、平稳地进行,避免快速用力屈伸。
针对特殊人群:老年患者在调整训练强度和动作时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骨折恢复可能更慢。女性患者在调整时需结合自身的体能和康复训练的适应情况,逐步优化训练动作和强度。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调整训练时要考虑到血糖等指标对骨折恢复和康复训练疼痛的影响,确保训练调整不会加重基础疾病相关的不良状况。
2.采用分步渐进训练
一般人群:将康复训练分解为更小的步骤,逐步推进。以腕关节旋转训练为例,先进行小范围的顺时针旋转,每次保持5-10秒,休息后再进行逆时针小范围旋转,逐渐增加旋转范围和次数,而不是一开始就进行大范围的旋转训练,这样可以避免因训练幅度过大引起疼痛。
特殊人群:儿童患者进行桡骨远端骨折康复训练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骨折恢复情况,采用更简单、渐进的分步训练。比如幼儿患者,康复训练要在家长或医护人员的轻柔协助下,从非常轻微的关节活动开始,逐步引导其进行康复训练,避免儿童因不配合或训练不当产生疼痛。孕妇患者在康复训练时进行分步渐进训练要考虑到孕期的生理特点,避免过度劳累和疼痛刺激,以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三、利用物理方法缓解疼痛
1.冷敷
一般人群:在康复训练后,如果出现疼痛,可以在受伤部位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可再次冷敷。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充血肿胀,从而缓解疼痛。例如训练后用毛巾包裹冰袋,轻轻敷在桡骨远端骨折部位。
特殊人群:老年患者皮肤感觉相对迟钝,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冰袋温度和冷敷时间,避免冻伤皮肤。儿童患者皮肤娇嫩,进行冷敷时要选择合适的冷敷方式和时间,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对冷敷的反应。有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冷敷要谨慎,防止加重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
2.热敷
一般人群:在康复训练后的恢复期,可采用热敷来缓解疼痛。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减轻疼痛。一般在训练后1-2天,局部肿胀相对稳定后进行热敷,每次热敷15-30分钟,温度不宜过高,以皮肤能耐受为准。例如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桡骨远端骨折部位。
特殊人群:老年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调节,避免烫伤。孕妇患者热敷要考虑孕期身体的特殊性,温度和时间要适中,防止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有皮肤破损等情况的患者不能进行热敷。
四、及时就医评估
如果经过调整训练方式和物理方法处理后,疼痛仍然持续不缓解或者疼痛加剧,应及时就医评估。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骨折恢复情况以及疼痛的具体原因,例如通过X线等检查查看骨折部位的对位对线情况、愈合情况等,从而制定更合适的康复训练调整方案或采取其他相应的治疗措施。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就医的紧急程度和后续处理可能不同,比如儿童患者疼痛持续不缓解时要更及时就医,以避免影响骨折恢复和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疼痛加剧情况时,要尽快就医,防止基础疾病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