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脱位有多种症状,包括畸形表现,如外观畸形、肢体长度差异;疼痛与压痛,即剧烈疼痛、压痛明显;活动受限,为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功能丧失;还有神经血管损伤相关表现,神经损伤有相应表现,血管损伤会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表现。
1.畸形表现
外观畸形:膝关节正常的解剖形态会发生改变,患侧膝关节可能明显肿胀,外观上可看到膝关节失去正常的圆形轮廓,呈现出不正常的扭曲或移位状态。例如,正常膝关节在伸直时是笔直的,脱位后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弯曲角度异常或者肢体的异常扭曲情况,这是由于组成膝关节的股骨、胫骨和髌骨的正常对合关系遭到破坏所致。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由于骨骼、韧带等结构的发育特点,畸形表现可能在程度和具体形态上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总体都会偏离正常的膝关节解剖结构。
肢体长度差异:患侧膝关节所在肢体与健侧相比,长度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膝关节脱位导致骨骼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得肢体的整体长度出现变化。比如,脱位的膝关节可能会使胫骨相对于股骨出现移位,从而引起患肢变短或者变长的情况,这种长度差异通过肉眼观察或者简单的测量就可以发现。
2.疼痛与压痛
剧烈疼痛:受伤当时患者会立即感到膝关节部位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是由于膝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关节囊等组织受到严重损伤,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的。疼痛程度较为严重,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可能会伴有烦躁不安等表现。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会因为这种剧烈疼痛而表现出相应的痛苦反应,比如哭闹(儿童)或者大声呼喊、难以保持安静姿势(成人)。
压痛明显:在膝关节周围的特定部位会有明显的压痛,比如股骨髁、胫骨平台、髌骨周围等区域。用手按压这些部位时,患者会感觉疼痛加剧,通过压痛的部位可以初步判断脱位可能涉及的组织结构损伤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由于身体组织的敏感性和损伤后的反应不同,压痛的明显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脱位部位的压痛都会比较显著。
3.活动受限
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患者无法自主活动膝关节,无论是主动尝试屈伸膝关节还是被动由他人帮助活动时,都会受到明显限制。这是因为膝关节脱位后,关节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导致关节无法正常运动。例如,患者想要弯曲膝关节时会发现受到阻碍,而且在被动活动时也能感觉到明显的阻力以及患者因疼痛而抗拒活动的表现。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可能不太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从其肢体的抗拒动作以及无法完成正常的膝关节活动等表现可以判断出活动受限的情况。
功能丧失: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如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完全丧失。患者无法依靠患侧膝关节来支撑身体重量进行行走等活动,这是由于膝关节脱位后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导致的。不同年龄的患者在生活中的活动依赖程度不同,比如儿童可能平时更多依赖家长帮助行走,而成人则主要依靠自身膝关节的功能来进行日常活动,膝关节脱位后这种功能丧失会对其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儿童可能会出现哭闹、不愿意被放置在患侧肢体着地的姿势等情况,成人则会表现出明显的行动不便、需要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或者他人搀扶等。
4.神经血管损伤相关表现
神经损伤表现:如果膝关节脱位合并有神经损伤,不同的神经损伤会有相应的表现。例如,腓总神经损伤时,会出现足下垂,患者无法主动将脚向上抬起,足背部的感觉也可能会出现减退或消失;坐骨神经损伤可能会导致下肢部分区域感觉障碍以及肌肉力量明显下降等。对于儿童来说,由于神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神经损伤后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同样会出现相应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的迹象,比如肢体运动不协调、对疼痛等刺激的感觉反应异常等。
血管损伤表现:如果伴有血管损伤,患侧肢体可能会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如皮肤温度降低,与健侧相比患侧肢体皮肤摸起来较凉;皮肤颜色改变,可能会呈现苍白或者发绀的情况;脉搏减弱或消失,通过触摸足背动脉或者腘动脉等部位可以发现脉搏搏动不如健侧明显甚至消失。这种血管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肢体缺血坏死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血管损伤后的表现程度可能因身体的代偿能力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儿童由于身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可能血管损伤后的不良后果出现得更快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