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脱位有诸多危害,对关节结构与功能方面可致关节软骨损伤、股骨头血运障碍、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对全身系统会引发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带来心理影响;不同人群也有特殊危害,儿童会影响髋关节正常发育致下肢不等长等,老年患者恢复差易现多种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等。
一、对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1.关节软骨损伤:髋关节脱位时,股骨头与髋臼的正常对合关系遭到破坏,会导致关节软骨受到异常的压力、摩擦等。研究表明,髋关节脱位后,关节软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被打破,软骨细胞会发生凋亡等变化,进而影响软骨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加速软骨的退变。例如,在一些急性髋关节脱位的病例中,通过关节镜检查可以发现软骨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软骨剥脱、龟裂等,这会严重影响髋关节的正常滑动和负重功能,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引发骨关节炎。
2.股骨头血运障碍:髋关节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臀下动脉和闭孔动脉等。当发生髋关节脱位时,尤其是后脱位,容易损伤供应股骨头的血管。旋股内侧动脉是股骨头最主要的供血动脉,一旦受损,会导致股骨头血运急剧减少,可能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研究统计,髋关节脱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较高,儿童髋关节脱位若未及时正确处理,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相对成人更高,因为儿童的股骨头血供相对更脆弱,且自身修复能力在生长发育阶段若受到影响,恢复会更困难。
3.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髋关节脱位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制动,这会导致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发生粘连、挛缩。长期的制动还会引起关节囊的纤维化等改变,进而造成髋关节僵硬,使关节的活动范围明显减小。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活动髋关节,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影响患者的日常行走、下蹲、坐立等基本活动功能,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对全身系统的影响
1.肌肉萎缩:由于髋关节脱位后患肢活动减少,肌肉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会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肌肉萎缩会进一步导致肢体力量下降,影响患者的负重能力和行走稳定性。例如,大腿的股四头肌等肌肉会逐渐变细,力量减弱,使得患者在行走时容易出现步态异常,甚至可能因为肌肉力量不足而摔倒,增加二次损伤的风险。而且肌肉萎缩还会影响身体的整体代谢,因为肌肉是身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肌肉量减少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等一系列代谢紊乱问题。
2.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后,患者长期卧床制动,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若脱落,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造成肺栓塞,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生命。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血液循环相对缓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更高。肺栓塞发生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严重者可迅速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3.心理影响:髋关节脱位导致患者肢体功能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过程,这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例如,患者会担心自己的病情无法好转,影响未来的生活和工作,这种心理状态又会反过来影响身体的恢复,形成恶性循环。长期的心理负担还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等,不利于身体的康复。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危害
1.儿童髋关节脱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髋关节脱位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髋关节的正常发育。会导致下肢不等长,影响身体的平衡和步态发育,进而可能引起脊柱侧弯等问题。例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儿童,若未在早期得到正确的治疗,随着生长,患侧下肢会短缩,骨盆倾斜,脊柱为了维持平衡会出现代偿性侧弯,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对脊柱的生长发育造成长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发育和功能。
2.老年髋关节脱位:老年患者本身多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髋关节脱位后,骨折的风险相对较高,即使没有合并骨折,其恢复能力也较差。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衰退,周围组织的修复能力减弱,髋关节脱位后的康复过程漫长,且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同时,老年患者长期卧床还会引发压疮等问题,进一步加重身体的负担,影响整体健康状况,降低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长期卧床不起,进而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