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术后需从体位、伤口、患肢、康复训练、饮食、心理等方面进行护理。早期保持正确体位,翻身注意动作轻柔;密切观察伤口,保持清洁;注意患肢制动与活动及疼痛管理;早期进行简单康复训练,后期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并调整计划;保证营养均衡,特殊人群饮食有相应注意;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疏导沟通给予支持。
一、术后体位护理
1.早期体位要求:股骨头坏死手术后,患者早期需保持正确体位以利于伤口愈合和股骨头的稳定。一般建议平卧位,患侧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软枕,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避免股骨头位置改变影响手术效果。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其体位的固定,确保软枕放置合适且患儿不会不自觉改变体位。
2.翻身注意事项:如需翻身,应保持身体轴线一致,避免患肢扭曲。家属协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协调,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翻身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
二、伤口护理
1.观察伤口情况:术后要密切观察手术伤口的情况,包括有无渗血、渗液。定期查看伤口敷料是否干燥、固定。如果发现伤口有红肿、渗液增多或异味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于小儿患者,因其皮肤娇嫩,更要频繁观察伤口周围皮肤状况,防止出现过敏或感染等情况。
2.保持伤口清洁: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伤口换药等操作。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避免沾水。如果是在夏季,要注意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干爽,可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更换。
三、患肢护理
1.制动与活动: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肢需要制动,但也要根据恢复情况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在制动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如果发现患肢皮肤苍白、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要立即告知医生。当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儿童患者的功能锻炼需在医生和家长的共同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股骨头再移位等情况。
2.疼痛管理:患者可能会出现术后疼痛,要关注疼痛的程度、性质等。可以通过调整体位、心理疏导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对于儿童患者,要多给予安抚,了解其疼痛感受,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合适的镇痛措施,但要避免不恰当的镇痛方法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四、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训练:术后早期可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收缩舒张训练,如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屈伸等。对于成人患者,每次收缩舒张可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儿童患者的康复训练强度要更小,由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训练方案,以不引起患儿过度疲劳和疼痛为宜。
2.后期康复训练:随着恢复情况逐渐进行髋关节的屈伸等活动训练,但要注意活动范围逐渐增加。在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定期复查,根据股骨头的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训练计划。例如,成人患者在术后一定时间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扶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等训练,但要确保行走姿势正确,儿童患者则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合其生长发育阶段的康复训练。
五、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术后患者需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骼修复。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可通过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来获取;钙的补充可以选择奶制品、豆制品等。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满足其生长需求。
2.特殊人群饮食注意: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等情况,饮食要易于消化。可以将食物做成软烂的形式,如肉末、菜泥等。小儿患者的饮食要根据其年龄特点进行调整,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要符合小儿的口味和咀嚼、消化能力。
六、心理护理
1.患者心理状态关注:股骨头坏死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手术效果、康复情况等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儿童患者,要营造轻松的氛围,通过游戏等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让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沟通与支持: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鼓励和支持。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尤其是成人患者,要让其明白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等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帮助患儿度过康复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