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附睾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有阴囊部位疼痛、附睾肿大、附睾硬结,全身有低热、乏力;青少年症状相对不典型且可能影响生殖系统发育,老年症状易被基础疾病掩盖且恢复缓慢,女性可能有牵涉痛表现需鉴别。
一、症状表现
(一)局部症状
1.阴囊部位疼痛
慢性附睾炎患者常出现阴囊部位的隐痛、坠胀感,疼痛可迁延不愈,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疼痛较轻微,仅在长时间行走、站立或劳累后感觉阴囊不适;有的患者疼痛相对明显,可放射至下腹部及腹股沟区。这种疼痛与炎症持续刺激附睾组织有关,炎症会导致附睾组织充血、水肿,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疼痛感受可能有差异,一般成年男性对疼痛的感知相对明确,但女性若因相关疾病涉及也可能有类似牵涉痛表现。对于有附睾炎病史的人群,更易反复出现局部疼痛症状。
2.附睾肿大
附睾可呈不同程度的肿大,触摸时可感觉到附睾体积增大,质地较硬。肿大的附睾形状可能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界限有时不太清晰。青少年患者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附睾的生理结构和对炎症的反应可能与成年人有一定不同,但也会出现附睾肿大情况;老年患者附睾肿大可能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组织增生等因素有关。肿大的附睾会影响阴囊的外观和局部的生理环境,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不适症状。
3.附睾硬结
部分患者可触及附睾硬结,硬结是炎症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硬结的大小、数目不等,有的硬结较细小,有的相对较大。硬结的存在提示炎症处于相对稳定但有组织修复改变的阶段。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可能因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等因素影响炎症恢复,更容易出现附睾硬结;有附睾炎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人群,附睾硬结出现的概率相对较高。
(二)全身症状
1.低热
少数慢性附睾炎患者可出现低热表现,体温一般在37.5℃左右,很少超过38℃。这是因为炎症作为一种机体的应激反应,会引起体内的炎性介质释放,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低热。不同年龄人群低热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低热时可能表现为精神稍差、食欲减退等;老年患者低热可能不典型,仅感觉身体有轻微不适。有慢性疾病基础的患者,低热可能会被原发病症状掩盖,需要仔细鉴别。
2.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精力不集中。这与炎症持续消耗机体能量、影响新陈代谢有关。长期患有慢性附睾炎的患者,由于炎症的慢性刺激,身体处于一种慢性消耗状态,导致体力下降,出现乏力症状。男性和女性在乏力表现上可能没有本质区别,但女性可能因同时存在其他生理周期等因素,乏力感受可能与平时略有不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缺乏营养摄入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乏力伴随慢性附睾炎的情况。
二、不同人群的症状特点
(一)青少年人群
1.症状相对不典型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附睾炎症状可能不如成年人典型。可能仅表现为阴囊轻度坠胀不适,疼痛症状相对较轻,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青少年的痛觉神经敏感性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与成年人不同。例如,青春期男性可能更关注学业等,对阴囊部位的轻微不适不够重视,导致病情可能被延误。
2.可能影响生殖系统发育
由于青少年生殖系统还在发育中,慢性附睾炎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附睾的正常功能,进而对精子的生成、成熟等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未来的生育能力。需要家长密切关注青少年阴囊部位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二)老年人群
1.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
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附睾炎的症状可能被这些基础疾病的症状所掩盖。例如,老年患者出现阴囊坠胀不适时,可能首先考虑是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引起,而忽略了附睾炎的可能。
2.恢复相对缓慢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组织修复能力下降,慢性附睾炎的恢复过程相对较慢。炎症消退、附睾肿大及硬结的吸收等都需要更长时间,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和观察。
(三)女性相关情况(虽附睾炎主要发生在男性,但需提及女性相关)
1.牵涉痛表现
女性若因邻近组织炎症波及等情况,可能出现下腹部类似附睾炎男性患者的牵涉痛表现。例如,盆腔炎症等可能导致下腹部疼痛,容易与附睾炎的牵涉痛混淆,需要仔细进行鉴别诊断,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