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睾丸炎是睾丸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急性迁延、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自身免疫等引起,有睾丸疼痛、肿大或萎缩等表现,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针对病因和对症,需积极治急性感染、注意卫生、避免外伤来预防,需综合多因素规范诊疗。
一、慢性睾丸炎的定义
慢性睾丸炎是睾丸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急性睾丸炎迁延不愈所致,也可因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自身免疫因素等引起。
二、病因
1.急性睾丸炎迁延:急性睾丸炎若治疗不彻底,病原体未能完全清除,炎症转为慢性,如急性细菌性睾丸炎,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等)未被彻底杀灭,炎症持续存在,逐渐发展为慢性。
2.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
细菌:一些特定细菌持续感染睾丸组织,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结核性睾丸炎,病程较长,转为慢性。
病毒:某些病毒感染后也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如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腮腺炎合并睾丸炎,部分患者可转为慢性。
3.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睾丸组织,导致慢性炎症反应,例如自身免疫性睾丸炎,机体产生针对睾丸组织的自身抗体,持续损伤睾丸,引发慢性炎症。
4.其他因素
外伤:睾丸部位曾有外伤史,愈合过程中可能引发慢性炎症。
泌尿系统感染蔓延:如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统感染,病原体可通过输精管等途径蔓延至睾丸,引起慢性炎症。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睾丸疼痛:多为隐痛、胀痛,疼痛程度不一,可间断发作,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阴囊、腹股沟等部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成年男性感受相对明确,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睾丸肿大或萎缩:部分患者睾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质地变硬;也有部分患者睾丸逐渐萎缩变小。
生育相关影响:对于有生育需求的人群,慢性睾丸炎可能影响精子的生成和质量,导致生育能力下降,年轻患者需特别关注这一点,因为可能影响其未来的生殖功能。
2.体征
阴囊检查可见睾丸局部可能有结节、质地改变等,触摸时患者可能有疼痛感。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急性睾丸炎病史、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睾丸外伤史等。不同年龄患者询问重点有别,儿童需询问是否有腮腺炎等病史,成年男性要了解性生活及泌尿系统健康相关情况。
2.体格检查
检查睾丸的大小、质地、有无结节、压痛等情况,同时检查阴囊、附睾等部位,判断炎症波及范围。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白细胞等炎症指标情况,若有感染,白细胞可能升高,但慢性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度升高。
病原体检测:取尿道分泌物、精液等进行病原体培养,查找是否有致病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自身抗体检测: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睾丸炎的患者,检测相关自身抗体,如抗精子抗体等。
4.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观察睾丸的形态、结构、血流情况等,有助于判断睾丸有无病变、病变程度等,如慢性睾丸炎患者超声下可能显示睾丸实质回声不均匀等。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抗感染治疗:若为细菌感染引起,根据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若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需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睾丸炎,可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进行调节,但需谨慎评估药物风险,尤其要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的耐受性等。
2.对症治疗
疼痛管理:对于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可采用局部热敷等物理方法缓解疼痛,不同年龄患者热敷温度等需适当调整,儿童要注意避免烫伤。
改善睾丸功能:对于有生育影响的患者,可辅助使用一些改善睾丸功能的药物,但需严格遵循药物使用的相关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六、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急性生殖系统感染:一旦发生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等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彻底治愈,减少转为慢性的风险。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时都要遵循规范,儿童患者更要重视,因为儿童生殖系统尚在发育中。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生殖器官清洁,尤其是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减少病原体感染机会。不同年龄人群都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儿童要在家长帮助下做好清洁。
3.避免睾丸外伤:在生活和运动中注意保护睾丸,避免受到外伤,如进行剧烈运动时做好防护等。
慢性睾丸炎的发生、发展及诊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等多方面因素,遵循循证医学原则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