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宫颈癌疫苗前要了解疫苗区别、禁忌期,评估健康状况;接种时选正规机构并配合医护;接种后留观30分钟,护理局部和观察全身反应,按程序完成后续接种,接种后仍需宫颈筛查、注意性生活,妊娠期、有基础疾病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接种前注意事项
1.了解疫苗相关信息
需知晓二价、四价、九价宫颈癌疫苗的区别。二价疫苗主要预防HPV16和18型,这两种型别引起宫颈癌的风险较高;四价疫苗在二价基础上增加了HPV6和11型,可预防生殖器疣;九价疫苗则涵盖了更多高危型和低危型HPV。不同年龄适合接种的疫苗类型不同,二价适合9-45岁女性,四价适合20-45岁女性,九价适合16-26岁女性。
查看自身是否处于疫苗接种的禁忌期。例如对疫苗成分过敏者不能接种;患有急性严重发热疾病时应推迟接种,待康复后再考虑;妊娠期女性禁止接种,因为目前缺乏足够数据表明疫苗对胎儿的安全性,接种后发现妊娠应停止后续接种,剩余剂次在产后继续完成。
2.个人健康状况评估
若有过敏史,要明确对何种物质过敏,因为疫苗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比如对酵母过敏者需谨慎接种二价HPV疫苗,因为该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酵母。
考虑自身是否有免疫系统疾病。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接种疫苗后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一般不建议接种。
了解既往是否有宫颈病变史。如果曾经有过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等情况,接种疫苗仍有必要,但接种前需向医生充分告知病史,以便医生综合评估接种风险和收益。
二、接种时注意事项
1.选择正规接种机构
要确保接种机构具备相应的资质,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接种操作。可以通过查询卫生健康部门公布的正规接种单位名单来选择,保证疫苗来源正规,接种过程符合规范。
2.接种时的配合
接种时要如实向医护人员提供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近期是否有身体不适、是否正在服用药物等情况。比如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医护人员需要根据这些情况做出是否接种或调整接种方案的判断。
三、接种后注意事项
1.留观阶段
接种后需要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这是因为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在留观期间如果出现头晕、心慌、呼吸困难、皮疹等不适症状,可以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救治。
2.局部反应护理
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一般这些反应会在1-3天内自行缓解,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要注意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摩擦接种部位,防止发生感染。如果局部反应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如红肿范围超过5厘米以上,应及时就医。
3.全身反应观察
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反应。如果发热体温在38.5℃以下,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同时要注意休息,多喝温水;如果发热体温超过38.5℃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症状,如持续呕吐、剧烈头痛等,应及时就医,并向医生告知接种疫苗的情况。
4.后续接种安排
按照疫苗接种程序完成后续剂次的接种。二价疫苗一般是0、1、6个月接种3剂次;四价疫苗也是0、2、6个月接种3剂次;九价疫苗是0、2、6个月接种3剂次。要按时前往接种点完成后续接种,以确保疫苗的免疫效果。
5.性生活及宫颈筛查
接种疫苗后并不能完全替代宫颈筛查。因为疫苗只能预防部分高危型HPV感染,即使接种了疫苗,仍然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HPV检测等。同时,疫苗接种后仍可以有正常的性生活,但建议使用安全套等避孕措施,虽然疫苗不能预防所有HPV感染,但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间接保护生殖健康。
6.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接种后发现妊娠应停止后续接种,剩余剂次在产后继续完成。哺乳期女性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尚未完全明确,一般建议哺乳期女性谨慎接种,可在咨询医生后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接种。
有基础疾病人群: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接种疫苗后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因为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波动;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监测血压,确保血压在稳定范围内。如果在接种后基础疾病出现明显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说明接种疫苗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