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脱性骨折可以长回去即愈合,其愈合过程包括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年龄、局部、全身因素会影响愈合,可通过儿童保证营养、适当锻炼,成年人健康生活、控基础病、适当锻炼,老年人加强营养、治基础病、遵医嘱康复等措施促进愈合。
一、愈合过程
1.血肿炎症机化期:骨折后,骨折端及其周围会形成血肿,随后血肿逐渐被机化,形成肉芽组织,这一过程一般在骨折后的2-3周左右。此阶段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由于其自身新陈代谢较为旺盛,机化过程可能相对较快;而对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机化可能会稍慢一些,但总体也会遵循这一过程。
2.原始骨痂形成期:在肉芽组织的基础上,开始形成原始骨痂。成骨细胞不断增生,形成新的骨组织,逐渐填充骨折端的间隙。儿童在这一时期,因为骨的再生能力较强,原始骨痂形成可能会比成年人更快。一般来说,大约需要4-8周的时间可以形成较为明显的原始骨痂。
3.骨痂改造塑形期:原始骨痂中的骨小梁会逐渐进行改造和重塑,使其结构更加接近正常骨组织。这个过程相对较长,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改造塑形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儿童的骨痂改造塑形速度通常比成年人快,因为儿童骨的可塑性较强。
二、影响愈合的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膜较厚,成骨细胞活跃,所以撕脱性骨折的愈合速度相对较快,而且愈合后的塑形能力强,一般来说愈合后发生畸形等情况的概率较低。例如,一项针对儿童撕脱性骨折的研究表明,儿童在经过适当的固定等处理后,多数在3个月左右就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的骨结构。
成年人:成年人的骨膜相对较薄,成骨细胞的活性不如儿童,所以愈合速度相对儿童会慢一些,但一般也能在3-6个月左右基本愈合。不过,如果成年人存在一些基础疾病或者生活方式不健康,比如吸烟、营养不良等,也会影响愈合速度。
老年人:老年人的骨骼中钙质流失较多,骨的再生能力下降,同时常伴有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些都会影响撕脱性骨折的愈合。一般来说,老年人撕脱性骨折的愈合时间可能需要6个月以上,而且愈合过程中出现延迟愈合、不愈合的风险相对较高。
2.局部因素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会影响愈合。如果撕脱性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较好,那么愈合相对较快;反之,如果血液供应较差,愈合就会受到影响。例如,一些撕脱性骨折发生在血供相对不丰富的部位,愈合时间可能会延长。
骨折端的稳定程度也很重要。如果骨折端能够得到良好的固定,保持相对稳定,那么有利于骨痂的形成和愈合;如果骨折端不稳定,不断受到微动,就会影响愈合,甚至可能导致不愈合或者畸形愈合。
3.全身因素
营养状况:充足的营养对于骨折愈合至关重要。比如,缺乏维生素C会影响胶原的合成,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骨折愈合。儿童如果挑食、营养不良,会影响其骨骼的正常生长和骨折愈合;老年人如果饮食中钙摄入不足,加上钙质流失,会不利于撕脱性骨折的愈合。
是否患有基础疾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包括撕脱性骨折部位的愈合,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成骨细胞的活性和骨组织的修复。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其自身的免疫功能异常,也会对骨折愈合产生不利影响。
三、促进愈合的措施
1.儿童方面:保证儿童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蛋类、瘦肉等,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骨折愈合。同时,要注意让儿童适当进行功能锻炼,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端移位。
2.成年人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在骨折固定期间,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等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同时也有利于骨折端的血液循环,促进愈合。如果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要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利于骨折愈合。
3.老年人方面:加强营养,增加钙的摄入,可以通过饮食或者钙剂补充。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等。在骨折固定和康复过程中,要更加谨慎,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避免因为过度活动或者活动不足影响愈合。同时,家人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其做好日常护理,防止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