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疗法(适合各年龄段,循序渐进,咨询专业人士制定方案)、物理治疗(多种方法,注意适用及安全)、减轻体重(超重者减轻体重可缓解压力);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抗炎镇痛,注意胃肠道疾病患者慎用)和软骨保护剂(保护软骨、延缓病情);手术治疗有关节镜手术(适用于有游离体等情况,术后规范康复)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适用于晚期保守无效患者,风险高,术后康复关键)。
一、非药物治疗
1.运动疗法
适合人群与作用:适用于各年龄段膝关节炎患者,通过适当运动可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如股四头肌等,从而更好地稳定膝关节。对于年轻且生活方式较活跃的患者,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对于中老年患者,可延缓病情进展。例如,游泳是一种非常适合膝关节炎患者的运动方式,因为在水中身体浮力减轻了膝关节的负重,患者在进行蛙泳等动作时,能锻炼到膝关节周围的肌肉,且对关节的冲击较小。还有靠墙静蹲,患者背部紧贴墙壁,膝关节弯曲成90度左右,保持一定时间,可增强股四头肌力量,但要注意避免膝关节超过脚尖,以免加重损伤。
注意事项: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膝关节损伤。对于有病史的患者,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康复治疗师,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2.物理治疗
常见方法及原理:包括热敷、冷敷、超声波治疗、电疗等。热敷可以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一般适用于慢性膝关节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每日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冷敷则适用于急性炎症期,如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时,可缓解肿胀和疼痛症状,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超声波治疗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等促进膝关节局部组织的修复和炎症消退。电疗包括低频电刺激等,可刺激膝关节周围神经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收缩。
适用人群与注意:物理治疗适用于大多数膝关节炎患者,但对于皮肤有破损、感觉障碍等患者应谨慎使用。在进行物理治疗时,要注意操作的规范和安全,如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3.减轻体重
对膝关节炎的影响:对于体重超重的膝关节炎患者,减轻体重可明显减轻膝关节的负重,从而缓解膝关节的压力,延缓病情发展。例如,体重每减轻10公斤,膝关节所受的压力可减少约30-40公斤。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肥胖且久坐的患者,更应注重减轻体重,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来实现。
实施方法:患者可通过合理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同时结合适当的运动来消耗热量,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适用情况:适用于膝关节炎引起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如急性发作期疼痛剧烈的患者。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因为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胃溃疡、胃出血等。
2.软骨保护剂
常见药物及作用:如氨基葡萄糖等,可促进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抑制胶原酶等降解软骨的酶的活性,从而起到保护关节软骨、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适用于膝关节炎早期或病情较轻的患者,尤其对于中老年患者,长期服用可能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
三、手术治疗
1.关节镜手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膝关节有游离体、半月板损伤等情况的膝关节炎患者。通过关节镜可以进行清理、修整等操作,如清除膝关节内的游离体、修整损伤的半月板等,从而改善膝关节症状。对于年轻且膝关节病变相对局限的患者较为适用。
术后康复: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一般在术后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但要遵循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患者康复进度可能有所不同,如年轻且生活方式较活跃的患者康复可能相对较快,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影响手术效果。
2.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膝关节炎晚期,关节严重破坏、疼痛剧烈、功能严重受限,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的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康复也较为关键,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后康复可能面临不同的挑战,老年患者可能在体力和恢复能力上相对较弱,需要家人更多的陪伴和协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