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外位置的妇科疾病,巧克力囊肿是其累及卵巢的病变。两者病变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对生育影响有别,不同人群面对时特点不同,不良生活方式等会影响患者,有相关病史者风险增加。
一、定义与本质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但由于子宫腔经输卵管与盆腔相通,内膜细胞可由输卵管进入盆腔异位生长。
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在卵巢上,不断生长、出血,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因囊内含有暗褐色黏糊状陈旧血,像巧克力样,故称为巧克力囊肿。
二、病变部位差异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可累及卵巢、宫骶韧带、直肠阴道隔等盆腔内组织,还可能出现在腹腔以外的部位,如膀胱、肾、肺等,但相对少见。
巧克力囊肿:病变部位主要局限在卵巢,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卵巢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三、临床表现区别
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多样,主要包括痛经(多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不孕。其疼痛症状因病变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病变累及宫骶韧带时,可在性交时出现深部触痛。
巧克力囊肿:典型症状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时可出现突发性剧烈腹痛,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多数患者有痛经且进行性加重的表现,还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导致月经失调,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同样可能导致不孕。
四、诊断方法不同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妇科检查可触及盆腔内触痛性结节或包块。辅助检查包括超声检查(可发现盆腔内的异位病灶,但特异性有限)、血清CA125测定(部分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但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不高,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病变的部位、形态等,还可进行活检明确诊断)。
巧克力囊肿:超声检查是诊断巧克力囊肿的重要方法,可发现卵巢内的囊性回声,边界清楚或不清,囊内可见细密光点。磁共振成像(MRI)对巧克力囊肿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特征。
五、治疗原则有别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对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采用期待治疗(适用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定期随访);药物治疗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或使用性激素类药物,如口服避孕药、孕激素、GnRH-a等,通过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来缓解症状;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局部病变加剧或生育功能未恢复等情况,手术方式包括保守性手术(保留生育功能)、半根治性手术(保留卵巢功能)和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
巧克力囊肿:治疗也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于囊肿较小、症状较轻的年轻有生育要求患者,可先尝试药物治疗,抑制囊肿生长;对于囊肿较大、症状明显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腹腔镜下囊肿剥除术等,尽量保留卵巢功能,但术后有复发的可能;对于无生育要求、年龄较大的患者,若囊肿复发或症状严重,可考虑行患侧卵巢切除或附件切除。
六、对生育影响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可能影响生育。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导致盆腔内环境改变,影响卵子的拾取、运输以及胚胎的着床,从而增加不孕的发生率;巧克力囊肿会破坏卵巢组织,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和内分泌功能,进而影响生育。
不同点:相对而言,巧克力囊肿对卵巢局部结构的破坏更为直接,对生育的影响可能更聚焦在卵巢功能方面,而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生育的影响还涉及盆腔多个部位的病变综合作用。但总体来说,两者都会给患者的生育带来不同程度的阻碍。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在面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巧克力囊肿时也有不同特点。例如,年轻女性生育需求较高,对于这两种疾病更关注对生育功能的影响;而更年期女性可能更关注疾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长期影响。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巧克力囊肿患者的症状,因此这类人群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曾有盆腔手术史等,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巧克力囊肿的风险可能增加,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健康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