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症的引发因素多样,包括皮肤自身因素(如皮肤干燥、湿疹、银屑病、疥疮等皮肤疾病)、系统疾病因素(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等)、神经精神因素(如神经官能症、大脑皮层病变)、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副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接触过敏原)。皮肤自身因素中皮肤干燥会因角质层保水功能下降致痒,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疥疮分别有其发病及致痒机制;系统疾病里肝脏、肾脏、糖尿病等通过各自代谢或病变情况引发瘙痒;神经精神因素中神经官能症使感知阈值降低,大脑皮层病变干扰调节机制致痒;药物因素是某些药物有瘙痒副作用;环境因素中气候变化及接触过敏原会导致瘙痒。
一、皮肤自身因素相关引起瘙痒症的情况
(一)皮肤干燥
皮肤的外层是角质层,具有保水功能。当皮肤水分流失过多,角质层水分含量降低时,就容易引发瘙痒。例如,老年人的皮肤通常较为干燥,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皮肤保水能力下降,从而更易出现瘙痒症。此外,在干燥的季节,如冬季,空气湿度低,人体皮肤水分散失加快,也会导致皮肤干燥进而引发瘙痒。
(二)皮肤疾病
1.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患者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疹,同时伴有剧烈瘙痒。研究表明,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外界刺激物更容易侵入,引发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瘙痒。
2.银屑病: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与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皮肤表面有红斑鳞屑样病变,瘙痒也是常见症状之一。银屑病患者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过快,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并且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异常表达,会激活神经末梢,引起瘙痒感觉。
3.疥疮:由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引起,疥螨在皮肤内挖掘隧道,其分泌物、排泄物等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等损害,同时伴有剧烈瘙痒,夜间瘙痒往往更为明显。
二、系统疾病相关引起瘙痒症的情况
(一)肝脏疾病
如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减退,胆汁酸代谢异常,胆汁酸在体内蓄积,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研究发现,约有50%的肝硬化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症状,这与胆汁酸等代谢产物的蓄积导致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受刺激有关。
(二)肾脏疾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会在皮肤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瘙痒。同时,肾脏疾病患者常伴有钙磷代谢紊乱等情况,也可能参与瘙痒的发生机制。另外,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一些毒素会影响神经传导,导致瘙痒感觉异常。
(三)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神经病变,引起皮肤神经末梢功能异常,从而出现瘙痒症状。此外,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并发真菌感染等问题,也会加重瘙痒。据统计,约有10%-3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其中一些患者的瘙痒可能是首发症状。
三、神经精神因素相关引起瘙痒症的情况
(一)神经官能症
一些患有神经官能症的患者,由于神经功能紊乱,对瘙痒的感知阈值降低,即使皮肤没有明显的病变,也会感觉瘙痒。例如,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状态下的人群,神经调节失衡,更容易出现瘙痒的主观感觉。
(二)大脑皮层病变
当大脑皮层发生病变时,可能会干扰正常的瘙痒感觉传导和调节机制。例如,某些脑部肿瘤等病变可能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导致患者出现异常的瘙痒感觉。
四、药物因素相关引起瘙痒症的情况
(一)某些药物副作用
一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瘙痒作为副作用。例如,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抗癫痫药物等,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或直接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从而引发瘙痒。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某些人可能更容易在使用特定药物后出现瘙痒症状。
五、环境因素相关引起瘙痒症的情况
(一)气候变化
除了前面提到的干燥季节导致皮肤干燥引发瘙痒外,温度的急剧变化也可能引起瘙痒。例如,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皮肤血管的舒缩变化可能会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炎热潮湿的环境中,皮肤出汗多,汗液中的成分可能刺激皮肤,导致瘙痒。
(二)接触过敏原
接触某些过敏原也会引起瘙痒。例如,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时,人体会发生过敏反应,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皮肤出现红斑、风团等过敏表现,同时伴有瘙痒。不同个体的过敏原不同,如过敏体质的人接触特定过敏原后更容易出现瘙痒等过敏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