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月经、生育、家族史)、体格检查(体重腰围、毛发)、实验室检查(性激素六项、AMH)和超声检查(卵巢超声表现),青春期及育龄期等特殊人群有相应特点需考虑。
一、病史采集
1.月经情况
对于怀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首先要详细询问月经史,包括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周期是指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天数)、经期持续时间、经量多少等。一般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稀发(周期大于35天)、闭经或者不规则子宫出血等情况。例如,正常月经周期多为21-35天,而多囊患者可能几个月来一次月经。
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月经情况有差异,青春期女性可能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出现月经不规律,但多囊患者的月经不规律往往持续时间较长且有其特征性;育龄期女性月经不规律可能影响受孕等。
2.生育情况
询问是否有不孕史,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常导致排卵障碍,从而引起不孕。了解未避孕情况下不孕的时间长短等情况。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这一点尤为重要,不同年龄的育龄女性不孕原因中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因素之一,年龄越大,生育相关问题可能越复杂。
3.家族史
询问家族中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相关疾病的家族史。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相关疾病,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比如母亲或姐妹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患病几率相对较高。
二、体格检查
1.体重与腰围
测量体重和腰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为腹型肥胖。体重指数(BMI)也是一个重要指标,BMI=体重(kg)/身高(m)2,正常范围为18.5-23.9,多囊患者常BMI≥25。不同年龄人群BMI正常范围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标准类似。例如,青少年多囊患者如果BMI超标,需要关注体重管理对疾病的影响。
2.毛发检查
检查毛发分布情况,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多毛,常见于面部、下颌、乳晕周围、下腹正中线等部位,可根据毛发分布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如采用Ferriman-Gallwey毛发评分法来量化多毛情况。不同性别毛发正常分布不同,女性一般毛发较细少,而患者会出现男性化的毛发分布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性激素六项
睾酮:血清睾酮水平可能升高,一般超过正常范围上限。但需要注意,抽血时间对结果有影响,通常在月经周期第2-4天(卵泡早期)抽血检测更准确。不同年龄女性睾酮正常范围不同,青春期女性睾酮水平较成年女性低,但多囊患者仍会有升高。
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LH/FSH比值≥2-3有助于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但也需要结合临床情况。FSH主要促进卵泡发育,LH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在多囊患者中,LH升高,FSH相对正常或降低。
雌二醇:一般处于卵泡早期水平,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
孕酮:若有排卵,孕酮会升高,多囊患者常无排卵或排卵异常,孕酮水平可能较低或无规律变化。
泌乳素:一般正常,若升高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泌乳素升高。
2.抗苗勒管激素(AMH)
AMH水平升高,反映卵巢内小卵泡数目增多,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有一定价值。AMH不受月经周期影响,检测方便,不同年龄阶段AMH正常范围不同,一般随着年龄增长AMH逐渐降低,多囊患者AMH水平常高于同龄正常女性。
四、超声检查
1.卵巢超声表现
经阴道超声检查是常用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超声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数≥12个,和(或)卵巢体积增大(卵巢体积≥10ml)。不同年龄女性卵巢大小有差异,青春期女性卵巢相对较小,但多囊患者也会出现上述卵泡数目和卵巢体积的改变。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直观看到卵巢形态结构的变化,辅助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青春期女性怀疑多囊卵巢综合征时,病史采集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月经初潮后的月经情况观察时间可能相对较长,因为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不稳定可能有暂时的月经不规律,但多囊患者的月经不规律往往持续存在且有向成年期延续的可能。在体格检查时,要注意青春期女性的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第二性征发育等。实验室检查和超声检查的方法与成年女性类似,但要考虑青春期生理特点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对于有生育需求的育龄女性,除了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外,还要关注其对生育的影响,后续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排卵等情况以指导受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