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感染因素有细菌、真菌感染,非感染因素包括摩擦、过敏;临床表现因类型而异;诊断通过症状观察、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预防要注意皮肤清洁护理、穿舒适衣物、避免皮肤损伤、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皮肤娇嫩用药谨慎,成年人需注意工作环境等,老年人皮肤屏障弱用药要遵医嘱。
一、毛囊炎的定义
毛囊炎是毛囊发生的炎症反应,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感染性毛囊炎多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毛囊引起,非感染性毛囊炎可能与摩擦、过敏等因素有关。
二、毛囊炎的病因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皮肤破损等情况易使该细菌侵入毛囊引发炎症。例如,皮肤有微小擦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乘虚而入,导致毛囊发炎。
2.真菌感染:像马拉色菌等真菌也可引起毛囊炎,在多汗、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真菌容易滋生繁殖,从而引发毛囊的炎症反应。
(二)非感染因素
1.摩擦:长期摩擦皮肤,如穿着过紧的衣物,反复摩擦毛囊部位,可损伤毛囊,引发炎症。例如,长时间穿紧身牛仔裤,会使大腿部位毛囊反复受到摩擦,增加毛囊炎的发生风险。
2.过敏反应:接触某些过敏原,如化妆品、某些化学物质等,可引起毛囊周围的过敏炎症反应,导致毛囊炎。
三、毛囊炎的临床表现
(一)感染性毛囊炎表现
1.细菌性毛囊炎:初期通常表现为毛囊口周围的红色丘疹,逐渐发展可形成脓疱,脓疱中心常有毛发穿过,伴有疼痛或瘙痒感。好发于头面部、颈部、臀部等部位。
2.真菌性毛囊炎:多表现为毛囊性红色小丘疹,部分可融合成大的斑片,皮疹可伴有鳞屑,好发于胸背部、颈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二)非感染性毛囊炎表现
非感染性毛囊炎的皮疹表现相对较为多样,一般没有明显的感染性特征的脓疱等表现,多与原发的刺激因素相关,如摩擦引起的毛囊炎可能表现为局部的红斑、丘疹,与摩擦部位一致。
四、毛囊炎的诊断
(一)症状观察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皮疹出现的时间、部位、有无疼痛或瘙痒等感觉,以及是否有外伤、过敏等相关病史。
(二)体格检查
通过肉眼观察皮疹的形态、分布等情况,初步判断毛囊炎的类型。例如,观察皮疹是单发还是多发,是红色丘疹还是伴有脓疱等。
(三)实验室检查
1.细菌涂片或培养:对于怀疑细菌感染的毛囊炎,可进行病变部位的细菌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以明确是否有细菌感染及细菌的种类,从而指导用药。
2.真菌镜检或培养:怀疑真菌性毛囊炎时,会进行病变部位的真菌镜检,查找菌丝或孢子,必要时进行真菌培养,以确定是否为真菌感染及具体的真菌种类。
五、毛囊炎的预防措施
(一)皮肤清洁与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洗澡,尤其是多汗、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如背部、腋窝等。选择温和的沐浴产品,避免过度清洁损伤皮肤屏障。例如,每天用温水和合适的沐浴露清洗身体,洗完后及时擦干水分。
(二)穿着舒适衣物
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衣物对皮肤的摩擦。例如,夏季选择棉质、宽松的衣物,避免穿紧身、不透气的化纤衣物。
(三)避免皮肤损伤
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外伤,如避免搔抓皮肤等。一旦皮肤有微小破损,要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病原体侵入。例如,皮肤有擦伤时,可用碘伏消毒伤口。
(四)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降低毛囊炎的发生风险。
六、不同人群的毛囊炎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更容易因摩擦、感染等发生毛囊炎。在护理上要特别注意衣物的选择,应选择柔软、宽松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同时,要教育儿童不要搔抓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如果儿童出现毛囊炎,由于儿童皮肤薄嫩,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温和、适合儿童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二)成年人
成年人由于生活压力、工作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发生毛囊炎。例如,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环境工作的人,容易出汗,若不注意皮肤清洁,易引发毛囊炎。成年人在预防毛囊炎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
(三)老年人
老年人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弱,新陈代谢缓慢,容易发生毛囊炎。在护理上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过度搓洗皮肤。同时,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可能较多,在用药时要考虑其身体状况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