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肝病有多种常见症状。一般症状包括黄疸(出现过早、过重、延迟或复现需警惕)、食欲不振、乏力;消化系统症状有呕吐、腹胀、腹痛;肝脏肿大相关症状有腹部包块、肝区不适;其他系统症状包括出血倾向、生长发育迟缓、精神神经症状(严重肝病可致肝性脑病)。
黄疸:是儿童肝病较常见的表现之一,可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但如果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消退延迟(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退而复现,可能提示病理性黄疸,常见于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胆道闭锁等肝病。对于不同年龄儿童,黄疸的观察和判断需结合其年龄特点,比如婴儿期黄疸的评估要更细致,因为婴儿表达能力差,黄疸可能是多种肝病的早期信号。
食欲不振:儿童肝病时,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影响消化酶的分泌和胆汁的排泄,从而导致食欲不振。无论是婴儿还是年长儿,都可能出现不想吃奶或吃饭减少的情况。例如婴儿可能原本吃奶量正常,但患病后吃奶量明显下降;年长儿可能表现为对以往喜欢的食物兴趣降低。这与肝脏代谢、消化相关功能异常有关,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乏力:患儿会感觉精力不足,容易疲倦,活动耐力下降。比如原本活泼好动的儿童,患病后变得不爱玩耍,经常想休息。这是因为肝脏是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肝病时机体代谢紊乱,能量产生不足等原因导致乏力症状出现。
消化系统症状
呕吐:儿童肝病可能引起呕吐,原因可能是肝脏疾病导致胃肠道淤血,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或者肝功能异常引起代谢紊乱,刺激胃肠道。婴儿可能表现为吐奶频繁,年长儿则可能出现呕吐胃内容物等情况。如果呕吐严重,还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要密切关注。例如一些患有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患儿,常常伴有呕吐症状,需要及时处理以维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
腹胀:肝脏疾病影响后,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胀。儿童可能表现为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等。比如胆道闭锁的患儿,除了黄疸等表现外,常伴有腹胀,这与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进而影响消化有关。腹胀严重时会影响患儿的呼吸和进食等,需要引起重视。
腹痛:部分儿童肝病可出现腹痛,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或右上腹。引起腹痛的原因可能是肝脏肿大牵拉包膜,或者合并胆道疾病等。例如在肝脓肿等疾病中,儿童可能会有右上腹的疼痛,表现为哭闹不安(婴儿)或诉说腹痛(年长儿)。但要注意与其他外科急腹症相鉴别,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需要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来明确病因。
肝脏肿大相关症状
腹部包块:当肝脏明显肿大时,可在腹部触及包块。对于家长来说,可能会发现孩子腹部有异常的肿块。例如在某些遗传代谢性肝病导致肝脏进行性肿大时,可在腹部摸到肿大的肝脏。医生在检查时可以通过触诊初步判断肝脏肿大的程度和质地等情况,进一步结合其他检查明确病因,如进行腹部超声等检查来评估肝脏的大小、形态等。
肝区不适:患儿可能会有肝区的隐痛、胀痛等不适感觉。年长儿可能能够表述肝区的不舒服,但婴儿可能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肝脏肿大牵拉周围组织或包膜可能是引起肝区不适的原因之一,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来综合判断是否与肝病相关。
其他系统症状
出血倾向:儿童肝病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受到影响,可出现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例如在重症肝炎等严重肝病中,凝血功能障碍较为明显,容易出现上述出血表现。对于有出血倾向的儿童,需要及时进行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同时积极治疗原发肝病。
生长发育迟缓:长期患有肝病的儿童,由于营养吸收障碍、代谢紊乱等原因,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落后于同龄儿童。比如患有先天性代谢性肝病的儿童,在婴幼儿期可能就会出现生长发育明显落后的情况,这与肝脏功能异常影响了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利用有关,需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肝病相关因素以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精神神经症状:严重肝病时,可能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肝性脑病。在年长儿中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行为异常等,婴儿可能出现拒食、尖叫、抽搐等。这是因为肝脏解毒功能减退,体内毒素积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例如在急性重型肝炎患儿中,可能会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需要紧急处理,这是儿童肝病中较为严重的情况,预后可能较差,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