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分为感染性、过敏性、自身免疫性、物理性、色素性及皮肤肿瘤六大类,其中感染性皮肤病包括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及寄生虫性感染;过敏性皮肤病涵盖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和药疹;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有银屑病、红斑狼疮和皮肌炎;物理性皮肤病包括光线性皮肤病、冻疮、鸡眼与胼胝;色素性皮肤病包括白癜风、黄褐斑和雀斑;皮肤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需注意相应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
一、皮肤病的基本分类框架
皮肤病根据病因、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可分为感染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及皮肤肿瘤六大类,每类疾病具有独特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
二、感染性皮肤病
1.细菌性感染:常见疾病包括毛囊炎、疖肿、蜂窝织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严重时可伴发热。丹毒作为特殊类型,常累及单侧下肢,需通过血常规及细菌培养确诊。
2.病毒性感染:典型疾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疣,单纯疱疹由HSV-1/2型病毒引起,好发于口唇、生殖器部位;带状疱疹沿神经分布呈带状排列,儿童感染水痘病毒后可能潜伏至成年期复发。
3.真菌性感染:体癣、股癣、手足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发,甲真菌病(灰指甲)需通过真菌镜检确诊。念珠菌病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表现为口腔、阴道或皮肤黏膜的白色斑块。
4.寄生虫性感染:疥疮由疥螨引起,夜间瘙痒剧烈,皮肤褶皱处可见隧道样皮损;阴虱病通过性接触传播,阴毛根部可见虫卵附着。
三、过敏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如强酸强碱灼伤)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如镍、橡胶过敏),皮损边界与接触物形状一致,斑贴试验可明确致敏原。
2.湿疹: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疱、渗出,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特征,好发于手部、肘窝等屈侧部位,与遗传过敏体质、环境刺激相关。
3.荨麻疹:急性荨麻疹多由食物、药物过敏诱发,表现为风团样皮疹,24小时内可消退;慢性荨麻疹持续超过6周,需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
4.药疹:固定型药疹常见于口唇、生殖器,表现为紫红色斑块;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可伴黏膜损害,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四、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1.银屑病:寻常型银屑病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点状出血;关节病型银屑病可伴关节畸形,需通过皮肤活检确诊。
2.红斑狼疮:盘状红斑狼疮好发于面部,表现为蝶形红斑,病理检查可见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多器官,需检测抗核抗体谱。
3.皮肌炎:典型表现为眶周紫红色斑、Gottron征(指关节伸侧红斑),伴肌无力症状,肌酶检测及肌电图可辅助诊断。
五、物理性皮肤病
1.光线性皮肤病:日光性皮炎多见于春季,暴露部位出现红斑、水疱;多形性日光疹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丘疹、斑块,需行光试验明确敏感波长。
2.冻疮:好发于手指、耳廓等末梢部位,低温潮湿环境下发病,表现为紫红色斑块,伴瘙痒、灼痛感。
3.鸡眼与胼胝:长期摩擦或压力导致角质增厚,鸡眼呈圆锥形角质栓,胼胝为弥漫性增厚,需与疣鉴别。
六、色素性皮肤病
1.白癜风:非节段型白癜风表现为对称性白斑,Wood灯检查可见亮白色荧光;节段型白癜风沿神经节段分布,与自身免疫相关。
2.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颧部、额部,呈对称性黄褐色斑片,与雌激素水平、日晒相关,需排除内分泌疾病。
3.雀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日晒后加重,表现为1~2mm的褐色斑点,好发于面部、手背等暴露部位。
七、皮肤肿瘤
1.良性肿瘤:脂溢性角化病(老年疣)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褐色疣状丘疹;色素痣需观察ABCDE特征(不对称、边界不清、颜色不均、直径>6mm、演变),警惕恶变风险。
2.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面部,表现为珍珠样边缘的溃疡;鳞状细胞癌可由日光性角化病恶变而来,需行病理检查明确分期;恶性黑素瘤预后差,需通过Breslow厚度评估预后。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感染性皮肤病(如脓疱疮)易通过接触传播,需加强手卫生;特应性皮炎患儿需避免过度清洁,使用保湿剂修复屏障。
2.孕妇:妊娠期多形疹需与胆汁淤积症鉴别,避免使用维A酸类药物;银屑病患儿母亲哺乳期可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
3.老年人:皮肤肿瘤风险增高,需定期进行皮肤自查;慢性湿疹患者慎用强效糖皮质激素,防止皮肤萎缩。
4.免疫力低下人群: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可降低发病风险;真菌感染需延长疗程,防止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