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有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预防需保持正确姿势、适度颈部锻炼、避免颈部外伤;治疗包括物理治疗(牵引、按摩推拿、热敷)、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神经营养药物)、手术治疗(病情严重保守无效时考虑),各方法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预防措施
1.保持正确姿势
工作学习时:对于长时间伏案工作或学习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学生等,应保持颈椎处于中立位,眼睛平视电脑或书本,屏幕或书本与眼睛保持约30-40厘米的距离,背部挺直,腰部有良好支撑,避免弯腰驼背或长时间低头。例如,每工作或学习30-40分钟,应起身活动颈部和腰部,做一些简单的颈部伸展动作,如左右转头、上下点头等,每次活动5-10分钟,可有效预防颈椎劳损。
睡眠时: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10-15厘米)为宜,材质应适中,能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仰卧时,枕头应垫在颈部下方,使颈部与头部保持水平;侧卧时,枕头高度应与肩部高度一致,保证颈椎在睡眠中处于自然的生理状态,减少颈椎在睡眠时的不良姿势对其造成的损害。
2.适度颈部锻炼
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颈部锻炼方法有很多,如“米字操”。具体做法是:站立或坐姿端正,颈部缓慢做画米字动作,即依次做低头-抬头、仰头-低头、左转-右转、右转-左转,然后依次做左上-右下、左下-右上的对角线运动,每个动作重复5-10次,每天可进行2-3组。这种锻炼可以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维持颈椎的稳定性,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对于老年人,还可以选择温和的颈部伸展运动,如靠墙站立,双手向上伸直,身体沿墙壁缓慢下滑,同时颈部向上伸展,保持10-15秒,重复3-5次,有助于增加颈部柔韧性。
3.避免颈部外伤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儿童,都应注意避免颈部受到突然的撞击或过度的牵拉。例如,进行体育运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打篮球、踢足球等运动时,佩戴合适的颈部护具;乘坐交通工具时要坐稳扶好,避免急刹车或急转弯时颈部受伤。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看护,防止其在玩耍时发生颈部意外损伤。
二、治疗方法
1.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对颈部施加适当的牵引力,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等情况。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等因素调整,通常初始重量较小,如5-10千克,然后逐渐增加,每次牵引时间约20-30分钟,每天1-2次。但牵引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一般不建议采用牵引治疗,以免加重脊髓损伤。
按摩推拿:由专业医师进行颈部按摩推拿,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颈部血液循环。按摩手法包括揉法、捏法、拿法等。例如,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颈部肌肉上进行轻柔的揉动,以放松肌肉;拿法是用手指将颈部肌肉提起并拿捏。但按摩推拿也有一定禁忌证,如颈椎结核、肿瘤、急性损伤期等患者不宜进行按摩推拿,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对于老年人,由于其颈部骨质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退变,按摩时手法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颈部损伤。
热敷:利用热传导作用,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儿童,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皮肤,可选择使用儿童专用的热敷袋或控制好热水袋的温度,并在热敷部位覆盖一层薄布。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颈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但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使用时要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剂量。
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可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等神经受压的情况。甲钴胺可以口服或肌肉注射,口服时一般每次0.5毫克,每天3次。对于儿童,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时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并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
3.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颈椎病患者,如脊髓型颈椎病出现进行性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或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且神经压迫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颈椎后路减压术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和护理,无论是年轻患者还是老年患者,术前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颈椎影像学检查、全身状况评估等,术后要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