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是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浅表皮肤真菌感染,长脚气的原因有环境因素(温暖潮湿环境、公共卫生场所)和个人因素(足部多汗、卫生习惯不佳、自身免疫力低、穿着不适当鞋袜),不同人群长脚气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要注意清洁卫生等;青少年要养成良好习惯;成年人根据环境调整护理;老年人要注意清洁保湿等并积极治疗基础病。
一、脚气的定义
脚气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浅表皮肤真菌感染,主要累及足趾间、足跟、足侧缘等部位。
二、长脚气的原因
1.环境因素
温暖潮湿环境:足部长期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易长脚气。比如,在夏季高温多汗时,若鞋子不透气,脚部皮肤长时间被汗液浸渍,为皮肤癣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条件。人体足部皮肤的温度一般在30℃-33℃,相对湿度约为60%-80%,这样的环境符合皮肤癣菌生长的湿度范围(相对湿度70%-80%较适宜)和温度范围(22℃-36℃较适宜)。
公共卫生场所:在公共浴池、游泳池、公共更衣室等公共场所,由于人们频繁接触,皮肤癣菌容易传播。例如,公共浴池的地面可能残留有患者脱落的皮肤癣菌,健康人接触后就可能感染脚气。
2.个人因素
足部多汗:有些人足部汗腺发达,容易出汗,如青少年由于新陈代谢旺盛,更容易出现足部多汗情况。汗液会使脚部皮肤的角质层浸软,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有利于皮肤癣菌侵入并定植。据研究,正常成年人足部每平方厘米每分钟出汗量约为0.01-0.1毫升,而多汗者可能达到0.2毫升以上。
卫生习惯不佳:不注意足部清洁,不经常洗脚、换袜子,会导致脚部皮肤表面的污垢、汗液等积聚,为皮肤癣菌提供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比如,长期不洗脚的人,脚部皮肤表面的细菌和真菌数量会明显增多,其中皮肤癣菌的检出率会大大提高。
自身免疫力较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身体对皮肤癣菌的抵抗力减弱,更容易感染脚气。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受到影响,皮肤癣菌感染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3倍。
穿着不适当的鞋袜:穿着不透气的鞋子,如塑料鞋、不透气的皮鞋等,会使脚部处于闷热、潮湿的环境中。同时,穿着过紧的鞋子会导致脚部皮肤受到挤压,影响血液循环,也有利于皮肤癣菌的生长。比如,长时间穿着过紧的皮鞋,会使足部皮肤的温度升高,湿度增加,为皮肤癣菌创造了有利的生长环境。
三、不同人群长脚气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特点:儿童活泼好动,足部出汗相对较多,若家长不注意为儿童选择透气的鞋袜,儿童患脚气的风险较高。儿童的足部皮肤较薄嫩,感染脚气后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如瘙痒更剧烈,可能会不自觉地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加重感染。
注意事项:家长要注意儿童足部的清洁卫生,每天为儿童洗脚,选择透气、舒适的棉质袜子和宽松、透气的鞋子。避免儿童长时间在公共浴池、游泳池等潮湿环境中活动。如果儿童已经患有脚气,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适用的抗真菌药物,且用药时要注意避免儿童误食药物。
2.青少年
特点: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足部出汗多,且喜欢穿运动鞋等,但部分运动鞋透气性不佳,再加上青少年可能不太注意足部卫生,所以容易长脚气。
注意事项:青少年应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每天更换袜子,定期清洗鞋子,选择透气性好的运动鞋。如果发现患有脚气,要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加重或传染给他人。同时,要注意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3.成年人
特点:成年人如果生活、工作环境导致足部容易潮湿多汗,或者有不良的足部卫生习惯,也容易长脚气。例如,一些从事厨师、焊工等工作的人,足部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环境,患脚气的几率较高。
注意事项:成年人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调整足部护理方式。比如,从事高温工作的人要注意及时更换潮湿的袜子,保持足部干燥。患有脚气的成年人要规范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真菌药物,同时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鞋袜、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4.老年人
特点:老年人的足部皮肤相对干燥、变薄,免疫力也有所下降,若足部有外伤等情况,更容易感染脚气。部分老年人可能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会进一步增加脚气感染的风险和治疗的难度。
注意事项: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足部的清洁和保湿,选择宽松、舒适、透气的鞋子和袜子。如果患有脚气,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在护理足部时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足部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