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疑似卵巢肿瘤破裂的患者,需进行病史采集询问发病诱因和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关注腹部体征和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和血生化;影像学检查有超声和CT;还可考虑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及处理,各检查从不同方面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一、病史采集
1.发病诱因
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有剧烈活动、性生活等可能导致卵巢肿瘤破裂的诱因。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需重点关注,例如年轻女性性生活后出现相关症状需警惕卵巢肿瘤破裂可能;长期高强度运动的人群也需考虑因运动引发肿瘤破裂的情况。有卵巢肿瘤病史的患者更应密切询问相关情况。
了解患者既往卵巢肿瘤的情况,包括肿瘤的大小、性质(良性或恶性等)、是否有过相关症状等病史。
2.症状表现
关注腹痛的发生情况,包括腹痛的起始部位、性质(如突然发生的剧烈疼痛或逐渐加重的疼痛等)、持续时间等。卵巢肿瘤破裂时腹痛往往较为突然且剧烈,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有差异,但都应准确询问。例如年轻女性可能更能明确表述疼痛的突发和剧烈程度,而老年患者可能表述相对模糊,但仍需仔细排查。
二、体格检查
1.腹部体征
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卵巢肿瘤破裂后,血液、囊液等刺激腹膜,可出现明显的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检查时要轻柔且全面,不同体型的患者腹部体征可能有一定差异,肥胖患者可能体征不典型,但仍需准确判断。
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触及原有卵巢肿瘤的包块,但由于破裂可能包块边界不如以往清晰,检查时需仔细触摸腹部,确定包块的位置、大小、质地等变化情况。
2.生命体征
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卵巢肿瘤破裂导致内出血时,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休克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对休克的耐受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在失血不多时就出现较明显的生命体征变化,而年轻患者可能耐受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密切关注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卵巢肿瘤破裂引起内出血时,血红蛋白浓度会下降,红细胞计数减少。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初步判断患者有无贫血及贫血的程度,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正常血常规范围不同,需结合具体标准进行判断。例如儿童的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血红蛋白也有一定波动范围,检查时需综合考虑。
白细胞计数:若有腹膜炎等情况,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但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的因素。
2.血生化
电解质:内出血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钾、钠、氯等电解质水平的变化,需监测电解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电解质失衡。不同年龄人群对电解质紊乱的耐受和表现不同,例如婴幼儿对电解质紊乱的调节能力较弱,更需密切关注电解质指标。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可发现盆腔内的异常包块以及游离的液体等情况。通过超声能观察卵巢肿瘤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等,破裂时可能发现肿瘤边界不清、盆腔积液等表现。不同超声仪器的分辨率不同可能影响观察效果,但一般可初步提示卵巢肿瘤破裂的相关信息。对于肥胖患者可能超声图像质量会受一定影响,但仍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经阴道超声:对于盆腔内病变的观察可能更为清晰,尤其是对女性盆腔内卵巢肿瘤的显示。但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引起不适或导致感染等情况,对于有阴道出血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选择。
2.CT检查
腹部CT平扫及增强:能更清晰地显示卵巢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有破裂后出血、囊液外溢等情况。通过CT增强扫描还可进一步判断肿瘤的血供等情况,有助于区分肿瘤的良恶性等。对于不同体型的患者,CT检查的成像效果不同,但都能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例如体型较瘦的患者CT图像可能更清晰显示病变细节,而肥胖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扫描参数等以获得有效信息。
五、腹腔镜检查
1.适用情况
对于高度怀疑卵巢肿瘤破裂但通过上述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卵巢肿瘤破裂,还能同时对病变进行观察和处理(如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等)。
2.检查过程及意义
在腹腔镜下可直接观察卵巢肿瘤的外观、有无破裂口、腹腔内的积血及囊液等情况。对于不同性质的卵巢肿瘤破裂,腹腔镜下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例如良性肿瘤破裂和恶性肿瘤破裂在腹腔镜下的表现有差异,通过腹腔镜检查可以准确判断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但腹腔镜检查是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等患者需谨慎考虑是否进行该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