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滑膜炎由创伤、感染、免疫、代谢等因素引起,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冷敷、热敷、超短波治疗等)、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等)、手术治疗(滑膜切除术、关节镜手术等),不同治疗方式有其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引起膝关节滑膜炎的原因
(一)创伤因素
1.急性创伤:如膝关节受到直接的撞击、扭伤等,常见于运动损伤,像篮球运动中急停、变向时膝关节的扭转,或者足球运动中膝关节的碰撞等,这些创伤会导致膝关节内部的滑膜组织受到损伤,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炎症反应。
2.慢性损伤:长期反复的膝关节劳损,例如长时间的行走、跑步、登山等运动,会使滑膜不断受到刺激,发生慢性炎症,常见于运动员、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以及经常进行徒步等运动的爱好者。
(二)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细菌通过血液传播或直接蔓延到膝关节滑膜,引起化脓性滑膜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常见于有皮肤感染病灶、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后滑膜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疼痛、发热等炎症表现。
2.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膝关节滑膜,可导致结核性滑膜炎,起病较缓慢,症状相对隐匿,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滑膜会逐渐增厚。
(三)免疫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膝关节滑膜,导致滑膜炎症、增生、破坏,进而引起膝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一系列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2.其他免疫相关情况: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膝关节滑膜,引发滑膜炎,其发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有关,可出现多种系统受累的表现。
(四)代谢因素
1.痛风: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膝关节滑膜周围,刺激滑膜引起炎症反应,急性发作时膝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红肿,常见于有高尿酸血症病史、饮食中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的人群,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2.糖尿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影响膝关节滑膜的代谢,导致滑膜的营养供应和修复功能异常,增加滑膜炎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和慢性炎症。
二、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减少膝关节的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滑膜,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尤为重要,让膝关节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炎症的消退。例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应制动膝关节,可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
2.物理治疗
冷敷:在急性损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少滑膜的出血和渗出,缓解疼痛和肿胀。但对于慢性滑膜炎或有怕冷等阳虚表现的患者,应避免过度冷敷。
热敷:在急性期过后,可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2-3次。对于老年患者,热敷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烫伤皮肤。
超短波治疗:利用超短波的电磁能量,促进局部炎症的消散,改善滑膜的营养状况,促进修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膝关节滑膜炎,但对于有出血倾向、安装心脏起搏器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慎用。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膝关节滑膜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如布洛芬等,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时应谨慎,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注意监测胃肠道反应。
2.糖皮质激素:对于炎症较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等,能快速减轻滑膜炎症,但不宜多次反复注射,以免引起滑膜萎缩等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应严格避免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也需慎用。
3.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膝关节滑膜炎,如类风湿关节炎,可能需要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等,但这类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肝损害、骨髓抑制等,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儿童及青少年使用时需权衡利弊。
(三)手术治疗
1.滑膜切除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滑膜增生明显、有大量积液且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患者,可考虑行滑膜切除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的滑膜组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膝关节功能。但手术有一定的创伤,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老年患者身体恢复相对较慢,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2.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关节镜可以清晰地观察膝关节内部滑膜等组织的病变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清理滑膜、取出游离体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膝关节滑膜炎,但对于合并严重膝关节畸形等情况的患者可能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