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护理需全面评估患者一般情况、皮肤状况,运用Braden评分等工具评估风险,采取体位变换、减轻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改善营养状况等预防措施;轻度压疮要减压观察、局部清洁,中重度压疮需专业创面处理、定期换药;特殊人群如儿童要注意皮肤特点与活动体位,老年人要关注皮肤老化与合并疾病,肥胖人群要注意体重与皮肤褶皱护理,综合多方面措施有效预防和治疗压疮。
一、评估与预防
1.全面评估
一般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儿童皮肤较薄嫩,评估时更需轻柔且细致观察皮肤状态;老年人皮肤松弛、弹性差,评估压疮风险时要注意皮肤的色泽、纹理等。要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长期卧床或活动受限者压疮风险更高。同时询问病史,若患者有糖尿病等影响血液循环的疾病,压疮发生风险会增加。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会降低皮肤抵抗力,易发生压疮。采用Braden评分等工具进行压疮风险评估,该评分从感觉、潮湿、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摩擦和剪切力6个方面进行评分,分值越低提示压疮风险越高。
皮肤状况:仔细检查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完整性等,尤其是骨隆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儿童的骨隆突部位也需重点关注,因为其皮肤更容易受到压力影响。
2.预防措施
体位变换:定时为患者变换体位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措施。对于儿童,要根据其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体位变换频率,一般每1-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可使用翻身床、气垫床等辅助设备。变换体位时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
减轻压力:使用减压装置,如泡沫敷料、减压坐垫等。对于儿童,选择合适大小和材质的减压用品,确保其舒适性和有效性。在骨隆突处使用减压贴等保护装置,减少局部皮肤所受压力。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儿童皮肤娇嫩,应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清洁剂。保持皮肤干燥,尤其是会阴部、腋窝等容易潮湿的部位,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衣物等。
改善营养状况: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对于儿童要提供均衡的饮食,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对于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可根据情况给予营养支持,如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
二、局部护理
1.轻度压疮护理
减压与观察:继续采取上述预防措施,保持发生压疮部位的减压状态,定期观察压疮部位皮肤的变化,如颜色、范围等。儿童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密切关注,防止压疮进一步发展。
局部清洁:用温水轻柔清洁压疮部位,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清洁后用无菌纱布轻轻擦干。
2.中重度压疮护理
创面处理:对于有破损的压疮创面,需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藻酸盐敷料、水胶体敷料等。儿童创面处理要更加谨慎,选择对皮肤刺激性小的敷料。对于感染的压疮创面,可能需要使用抗菌敷料,并密切观察感染控制情况。
定期换药:按照创面愈合情况定期换药,儿童换药时要尽量安抚,减少其恐惧心理,保证换药过程顺利。观察换药后创面的变化,如是否有感染迹象、愈合情况等。
三、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1.儿童
皮肤特点与护理:儿童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不完善,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选择柔软的衣物和床单,避免摩擦损伤皮肤。对于婴幼儿,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而尿布疹严重时可能发展为压疮相关问题。
活动与体位:儿童活泼好动,但对于卧床或活动受限的儿童,要定期帮助其变换体位,可通过玩具等吸引其注意力,使其配合体位变换,减少局部皮肤受压时间。
2.老年人
皮肤老化与护理:老年人皮肤老化,弹性减退,水分减少,护理时清洁皮肤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干燥。使用保湿护肤品保持皮肤水分,但要选择适合老年人皮肤状态的产品。
合并疾病与压疮风险: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血液循环和皮肤营养供应,在护理时除了常规压疮护理外,还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压疮发生风险和促进压疮愈合。
3.肥胖人群
体重与压力分布:肥胖人群体重较大,身体各部位所受压力增加,尤其是腹部、臀部等部位。护理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减压设备,如加大号的气垫床等,确保压力分布均匀。
皮肤褶皱护理:肥胖人群皮肤褶皱处容易潮湿、摩擦,要定期清洁褶皱处,保持干燥,可使用爽身粉等保持干燥,但要注意避免爽身粉进入皮肤褶皱深处引起刺激。
总之,压疮护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从评估、预防到局部护理等多个方面全面考虑,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压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