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癌常见症状有阴道异常出血、阴道分泌物异常、盆腔疼痛、腹部包块等,前兆表现包括月经紊乱、下腹部不适、接触性出血(针对宫颈癌)、肠道或泌尿系统症状等,不同人群出现相关症状需关注,疑似者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早期发现治疗。
一、常见症状
1.阴道异常出血
对于非经期的阴道出血是盆腔癌常见症状之一。在年轻女性中,可能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紊乱;而在绝经后的女性,可出现不规则的阴道流血,量可多可少。例如,宫颈癌患者常常会有接触性出血,即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阴道少量出血。这是因为癌细胞浸润破坏了宫颈的血管等组织,导致出血情况发生。
相关研究表明,阴道异常出血约见于70%-80%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其中子宫内膜癌患者阴道出血较为典型,约80%的患者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表现。
2.阴道分泌物异常
盆腔癌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会增多,且性状发生改变。可能表现为白带增多,白带可呈血性、脓性,伴有恶臭味。例如,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白带可能像米泔水样,有特殊的恶臭味,这是由于癌组织坏死、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时则为脓性或脓血性排液,有恶臭。
阴道分泌物异常的发生机制是肿瘤组织坏死、脱落,继发感染等,使得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被打破,出现异常的分泌物质。
3.盆腔疼痛
患者可出现下腹部、盆腔部位的疼痛。疼痛的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当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神经时,疼痛会加剧。例如,卵巢癌患者可能会有下腹部持续性隐痛或胀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逐渐加重,变为剧烈疼痛。子宫内膜癌患者当癌肿侵犯子宫周围组织或神经时,可引起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
盆腔疼痛的原因主要是肿瘤生长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压迫神经等,导致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缺血缺氧等,从而引发疼痛感觉。
4.腹部包块
部分患者可在腹部摸到包块。当盆腔内的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或者肿瘤转移形成的包块可被触及。例如,卵巢癌患者自己可摸到下腹部包块,包块可活动或固定,质地可硬可软。子宫内膜癌患者一般腹部包块出现较晚,当癌肿较大或伴有宫腔积脓时可能触及腹部包块。
腹部包块的形成是肿瘤自身生长以及可能的转移灶聚集等原因,使得盆腔内的组织或器官被肿瘤占据,形成可触及的包块。
二、前兆表现
1.月经紊乱
对于育龄女性,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改变可能是盆腔癌的前兆。比如原本规律的月经变得不规律,经期延长或缩短,经量时多时少。子宫内膜癌患者早期常常表现为月经紊乱,这是因为癌组织影响了子宫内膜的正常增生、脱落等过程。
月经紊乱的发生与肿瘤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以及对子宫内膜的破坏有关,肿瘤可能会干扰体内激素的平衡,进而影响月经的正常周期和经量等。
2.下腹部不适
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腹部的隐隐不适,这种不适可能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比如下腹部轻微的坠胀感、隐痛等。这种下腹部不适可能是盆腔内肿瘤开始生长,对周围组织产生轻微刺激的表现。例如卵巢癌早期可能仅有下腹部不适、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
下腹部不适的原因是肿瘤的生长逐渐占据盆腔空间,对周围组织产生牵拉、压迫等作用,引起局部的不适感。
3.接触性出血(针对宫颈癌)
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这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兆。虽然接触性出血不一定就是癌症,但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宫颈癌的癌组织比较脆弱,性生活或妇科检查的刺激容易导致其表面的血管破裂而出血。
接触性出血的发生是由于宫颈癌灶处的组织血管丰富且结构异常,在受到外力刺激时容易破裂出血,这是宫颈癌早期比较典型的前兆表现之一。
4.肠道或泌尿系统症状(肿瘤侵犯相关)
当盆腔癌肿侵犯肠道时,可能出现肠道症状,如便秘、腹泻、便血等。例如,直肠癌侵犯周围组织时可能与盆腔癌同时存在,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当盆腔癌肿侵犯泌尿系统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这是因为肿瘤压迫或侵犯了膀胱、尿道等泌尿系统器官。
肿瘤侵犯肠道或泌尿系统的原因是随着肿瘤的增大,向周围组织浸润扩散,累及肠道或泌尿系统的组织器官,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出现相应的症状。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特别关注。例如,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出血更应警惕盆腔癌;有长期妇科炎症病史、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等情况的女性患宫颈癌等盆腔癌的风险相对较高,更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长期吸烟、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患盆腔癌的几率可能增加,也需留意相关症状。对于出现疑似盆腔癌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检查、B超、病理活检等,以明确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盆腔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