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病毒如腮腺炎病毒)、尿液反流、器械操作或手术影响、免疫系统因素、生活方式因素(久坐、不注意个人卫生、过度性生活或手淫)以及年龄因素(儿童、青壮年、老年男性各有不同相关情况)。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附睾炎常见的病原菌之一,通过尿道逆行感染是其主要的感染途径。男性尿道较长且有多个生理弯曲,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大肠埃希菌容易沿尿道上行,经射精管等途径侵入附睾引发炎症。例如,一些患有尿道炎的患者,如果炎症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细菌就有可能进一步蔓延至附睾。
葡萄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通过血行传播导致附睾炎。当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葡萄球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附睾,引起附睾的炎症反应。比如,皮肤疖肿处的葡萄球菌可能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流到达附睾,引发附睾炎。
淋病奈瑟菌: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男性感染淋病奈瑟菌后,淋病奈瑟菌可侵犯尿道和生殖系统其他部位,包括附睾,引起急性附睾炎。在性活跃的年轻男性中,通过不洁性行为感染淋病奈瑟菌导致附睾炎的情况较为常见。
2.病毒感染
腮腺炎病毒: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腮腺炎患者,约有20%会并发附睾炎。腮腺炎病毒可通过血液循环侵入附睾,引起病毒性附睾炎。一般在腮腺炎发病后4-6天出现附睾炎症状,先为单侧,后可累及双侧。例如,患儿患腮腺炎后,身体抵抗力下降,腮腺炎病毒随血液循环到达附睾,引发附睾的炎症损伤。
二、尿液反流
尿液可通过射精管反流进入附睾,尿液中的化学物质会刺激附睾,引起化学性炎症。尤其是一些患有尿道解剖结构异常,如尿道狭窄等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尿液反流现象,从而增加附睾炎的发病风险。例如,尿道狭窄患者由于尿道管腔变窄,尿液排出受阻,压力升高,容易导致尿液反流至附睾,长期刺激附睾引发炎症。
三、器械操作或手术影响
1.导尿操作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导尿管为细菌进入尿道并上行感染附睾提供了通道。导尿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使细菌更容易侵入,进而引发附睾炎。例如,一些因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长期留置导尿管的老年男性,附睾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经尿道手术
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细菌可通过损伤处侵入附睾,或者手术操作引起的组织创伤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附睾炎。例如,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术后一段时间内需要密切关注是否出现附睾炎的症状,因为手术可能会增加附睾炎的发病几率。
四、免疫系统因素
当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机体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附睾炎。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其发生附睾炎等机会性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自身免疫力受到抑制,也容易患上附睾炎。
五、生活方式因素
1.久坐
长时间久坐会导致会阴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附睾局部的血液供应和淋巴循环受到影响,局部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病原体的滋生和繁殖,增加附睾炎的发病风险。比如,一些办公室工作人员,长时间坐着工作,缺乏适当的活动,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不注意个人卫生
不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洁卫生,容易导致细菌等病原体在局部滋生,增加感染的机会。例如,不经常清洗阴茎、阴囊等部位,污垢堆积,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增加附睾炎的发病可能。
3.过度性生活或手淫
过度的性生活或手淫会使生殖器官长期处于充血状态,附睾也会反复受到刺激,容易引发炎症。比如,一些年轻男性性生活不节制或过度手淫,就可能因生殖器官充血等原因导致附睾炎的发生。
六、年龄因素
1.儿童
儿童附睾炎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发生。新生儿附睾炎可能与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泌尿系统感染等有关;婴幼儿时期的附睾炎可能与尿布更换不及时等导致的局部感染有关。例如,新生儿如果存在尿道畸形等情况,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进而累及附睾。
2.青壮年
青壮年时期是附睾炎的高发年龄段,这与该时期性活动较频繁有关。性活跃期的青壮年,生殖系统的生理活动较为旺盛,发生尿液反流、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等的几率相对较高,从而容易患上附睾炎。
3.老年男性
老年男性附睾炎多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有关,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尿液反流的机会增加,同时老年男性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也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而引发附睾炎。例如,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排尿不畅,尿液反流至附睾的风险增加,容易并发附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