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物理、辅助器具使用;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糖皮质激素;手术治疗有关节镜清理术、截骨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各有其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非药物治疗
(一)运动疗法
1.对于一般人群: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等有助于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减轻关节负担。研究表明,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游泳运动,可改善膝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
2.对于肥胖人群: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从而缓解膝关节炎症状。通过运动结合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每减轻1公斤体重,膝关节所受压力可降低约3-4公斤。
3.对于老年人群:低强度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和平衡训练很重要,如坐位抬腿、靠墙静蹲等简单动作,可维持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身体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进而减轻膝关节炎相关不适。
(二)物理治疗
1.热敷:温热刺激能促进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一般可使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皮肤感觉可能异常,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2.冷敷:在急性炎症期,如关节肿胀明显、疼痛较剧烈时,冷敷可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可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膝关节,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但对于患有雷诺综合征等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冷敷,以免加重血管痉挛。
3.理疗仪器治疗:如超声波治疗、红外线治疗等。超声波治疗可促进组织修复和炎症消退,红外线治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不同的理疗仪器治疗需在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下进行,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治疗参数。
(三)辅助器具使用
1.拐杖或助行器:对于膝关节炎较严重、行走困难的患者,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可减轻膝关节的负重,帮助患者更平稳地行走。例如,对于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且行走时疼痛明显的患者,使用拐杖可使膝关节所受压力减少约20%-30%。
2.膝关节支具:可提供膝关节的稳定性,限制过度活动。如膝关节OA患者在进行一些较剧烈活动或长时间行走时,佩戴膝关节支具能有效缓解症状。对于儿童膝关节炎患者,选择合适的膝关节支具时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确保支具既起到辅助作用又不影响正常生长。
二、药物治疗
(一)非甾体抗炎药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作用。常见的如布洛芬等,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需谨慎使用,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二)软骨保护剂
1.氨基葡萄糖:可刺激软骨细胞合成具有正常结构的蛋白多糖,抑制损伤软骨的酶如胶原酶和磷脂酶A的活性,并促进软骨基质的修复和重建,从而延缓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和疾病进展。有研究显示,长期服用氨基葡萄糖可改善膝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和功能。
2.硫酸软骨素:与氨基葡萄糖联合使用时,可增强软骨营养,促进软骨修复。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软骨降解酶的活性、促进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等。
(三)糖皮质激素
对于膝关节炎症状严重、经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但多次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软骨退变等不良反应,一般一年之内注射次数不宜超过3-4次。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需密切监测血糖。
三、手术治疗
(一)关节镜清理术
通过关节镜技术清除膝关节内的炎性滑膜、游离体、破损的半月板等病变组织,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适用于膝关节有明显机械症状(如绞锁、弹响等)且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术后恢复要注意适当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二)截骨术
通过改变下肢力线来减轻膝关节局部的过度负荷,从而缓解症状。适用于膝关节单间室病变且年龄相对较轻、力线不良的患者。例如,对于膝内翻的膝关节炎患者,进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可调整力线,减轻内侧间室的压力,延缓关节退变进程。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评估患者病情后决定是否采用。
(三)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对于终末期膝关节炎患者,关节破坏严重、疼痛剧烈且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假体松动等,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和长期随访。对于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采取早期活动、使用抗凝药物等措施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