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头晕由颈椎病变致颈部血管、神经受影响引发,表现有眩晕、昏沉等伴颈部不适等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椎动脉超声检查,非药物干预包括颈部康复锻炼、姿势调整,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中老年要定期检查,年轻需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女性更年期注意保养,有颈椎病史者要防复发。
一、颈椎病头晕的表现特点
1.头晕的形式
眩晕感:患者会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多在颈部活动时诱发,例如突然转头、仰头或低头等动作可能会使头晕症状加重。
昏沉感:表现为头部昏昏沉沉,不清醒,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2.伴随症状
颈部不适:常伴有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颈部的疼痛和不适与头晕症状往往相互关联,颈部病变加重时,头晕也可能随之加重。
眼部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眼睛胀痛等症状,这与交感神经受刺激有关,因为颈部交感神经受累可能会影响眼部的神经调节。
恶心呕吐:在头晕发作较严重时,可能会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头晕刺激了胃肠道的神经反射。
二、颈椎病头晕的相关检查
1.影像学检查
颈椎X线:可以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是否变直或反弓,椎体有无骨质增生,椎间隙有无狭窄等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颈椎的退变程度。
颈椎CT: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骨质的结构,如椎间盘是否突出、椎管是否狭窄、骨质增生的具体部位和程度等,对于明确颈椎病变的形态学改变有重要价值。
颈椎MRI:可直观地显示颈椎椎间盘、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等结构的情况,能够发现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压迫椎动脉或脊髓、神经根等,是评估颈椎病较为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椎动脉超声: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评估椎动脉的血流速度、血管内径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椎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痉挛等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
三、颈椎病头晕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1.颈部康复锻炼
颈椎保健操: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颈椎保健操,如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动作,但要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速度要缓慢,避免过度活动加重头晕。例如,缓慢地将头部向左侧屈,感受左侧颈部的拉伸,然后再向右侧屈,左右交替进行;缓慢地将头部向左旋转,尽量看向左后方,然后再向右旋转,左右交替。
牵引治疗:对于适合的患者,可以进行颈椎牵引,通过牵引装置拉开颈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椎动脉等结构的压迫,改善脑部供血。但牵引的重量和角度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伴有头晕等症状的患者,但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通常不建议牵引。
2.姿势调整
避免不良姿势: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长时间低头会使颈椎处于前屈的不良姿势,加重颈椎的退变和对椎动脉等结构的压迫。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就活动一下颈部,放松颈部肌肉。例如,使用手机时可以将手机抬高到与眼睛水平的位置,减少颈部的前屈角度;工作时保持电脑屏幕与眼睛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座椅高度要合适,使腰部和颈部都能得到良好的支撑。
四、不同人群颈椎病头晕的特点及应对
1.中老年人群
中老年人群颈椎退变相对较严重,发生颈椎病头晕的概率较高。他们往往有长期的颈部劳损史,如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等。在应对时,除了上述的康复锻炼和姿势调整外,还需要注意定期进行颈部的健康检查,监测颈椎退变的进展情况。如果头晕症状较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是否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药物辅助治疗等,但要谨慎用药,考虑药物对心脑血管等系统的影响。
2.年轻人群
年轻人群出现颈椎病头晕多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长期低头玩电子设备、睡姿不当等。他们的颈椎退变相对较轻,但如果不及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导致病情加重。对于年轻人群,更重要的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来缓解头晕症状,一般不需要过于激进的治疗措施,但如果头晕症状持续不缓解,也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规范治疗。
3.女性人群
女性在特殊时期,如更年期等,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加重颈椎退变相关的头晕症状。在更年期时,要更加注意颈部的保养,除了常规的康复锻炼和姿势调整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心理调节来缓解因激素变化带来的身体不适对头晕症状的影响。例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情绪,因为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加重头晕症状。
4.有颈椎病史人群
既往有颈椎病病史的人群,头晕症状可能会反复发作。这类人群需要更加注意颈部的保护,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康复方案,定期进行颈部的复查。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颈部的外伤,如避免突然的颈部剧烈运动等,一旦出现头晕症状加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