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膝关节炎按摩治疗包括常用穴位(犊鼻、梁丘、血海、阴陵泉等)及手法(揉、按、擦法等),操作流程有准备阶段(患者舒适体位、按摩者准备)和具体步骤(放松肌肉、按揉穴位、擦法、辅助关节活动),注意事项包括禁忌证(皮肤破损感染、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急性炎症期不宜按摩)和按摩后护理(保暖、避免剧烈运动)。
一、退行性膝关节炎按摩治疗的常用穴位及手法
(一)常用穴位
1.犊鼻穴:位于膝盖前外侧,屈膝时,髌韧带外侧凹陷中。该穴位对于缓解膝部疼痛等有一定作用,研究表明刺激犊鼻穴可通过调节局部血液循环等方式改善膝关节炎症状。
2.梁丘穴: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处。梁丘穴对膝肿痛等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3.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有研究显示刺激血海穴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局部的气血循环,缓解退行性膝关节炎带来的不适。
4.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阴陵泉穴对于调节膝关节周围的水液代谢等有帮助,从而利于改善退行性膝关节炎相关症状。
(二)常用手法
1.揉法
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附着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以犊鼻穴为例,用掌根轻柔地揉犊鼻穴,频率一般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次,通过揉法可以促进局部气血流通,缓解膝关节的紧张和疼痛。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力度要适中,儿童由于骨骼、肌肉等发育尚未完全,力度需更轻柔;成年人可根据耐受程度适当调整力度,但也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损伤。
2.按法
用拇指或掌根等部位按压穴位或疼痛部位。比如按压梁丘穴时,用拇指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力量要由轻到重,逐渐增加,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按法可以起到刺激穴位、疏通经络的作用,对于缓解膝关节炎引起的疼痛有一定效果。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骨质相对疏松,按压力度更要谨慎,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等意外情况。
3.擦法
用手掌紧贴皮肤,做快速的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运动。可以用掌根擦膝关节周围,如血海穴周围等部位,以透热为度。擦法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局部温度,改善膝关节的营养供应。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膝关节活动较少,擦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其膝关节血液循环,但也要注意擦的力度和时间,避免皮肤损伤。
二、按摩治疗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阶段
1.患者取舒适体位,一般可采取仰卧位,放松下肢。对于老年患者,要确保其体位舒适且稳定,必要时可在身下垫软枕等辅助工具,以保证按摩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按摩者要修剪指甲,温暖双手,避免在按摩过程中划伤患者或因手部冰凉引起患者不适。
(二)具体操作步骤
1.首先从膝关节周围开始,用揉法放松大腿前侧、内侧等部位肌肉,时间约3-5分钟。对于肥胖患者,由于皮下脂肪较厚,揉法时可能需要适当加大力量,但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2.接着重点按揉犊鼻、梁丘、血海、阴陵泉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揉1-2分钟。按揉穴位时要准确找到穴位位置,儿童在按揉穴位时,要依据其穴位的解剖特点,轻柔操作。
3.然后用擦法擦膝关节周围,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擦的时间根据患者情况一般3-5分钟即可。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皮肤感觉可能相对不敏感,擦法时要注意控制力度和时间,避免因感觉不灵敏而造成皮肤损伤。
4.最后可以辅助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等被动活动,但要注意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加重膝关节损伤,活动幅度一般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逐步增加。对于有膝关节严重畸形的患者,被动活动要谨慎,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三、按摩治疗的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情况
1.皮肤破损、感染、有开放性伤口的部位禁止按摩,以免加重感染等情况。例如患者膝关节周围有皮肤擦伤,就不能在该部位进行按摩。
2.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脑出血等患者,不宜进行按摩,因为按摩可能会引起身体应激反应,导致病情加重。老年人本身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较高,在进行按摩前要详细询问病史,评估心脑血管情况。
3.膝关节急性炎症期,如红、肿、热、痛明显时,不宜按摩,此时按摩可能会加重炎症反应。对于年轻患者,如果因运动等导致膝关节急性炎症,要避免按摩,及时就医处理。
(二)按摩后的护理
1.按摩后要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受凉可能会引起膝关节周围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膝关节恢复。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按摩后都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可以适当加盖被子等。
2.按摩后短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让膝关节有一个恢复的过程。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按摩后更要严格限制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按摩效果和加重膝关节损伤。儿童按摩后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膝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