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脱位常见症状包括:出现膝关节正常解剖形态改变的畸形;受伤部位有剧烈疼痛;受伤后迅速出现关节内和周围软组织损伤致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增加的肿胀;失去正常活动功能的活动障碍;部分严重脱位可能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相关表现,如神经损伤致相应支配区域感觉或运动异常,血管损伤致下肢皮肤温度、肤色异常及动脉搏动触及不到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膝关节病史的患者在这些症状表现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畸形:膝关节正常的解剖形态发生改变,患膝外观明显异常,可表现为膝关节明显的弯曲、变形等情况。这是因为构成膝关节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等结构发生了移位,导致膝关节的正常结构关系被破坏。例如,正常膝关节的轴线和关节间隙等都出现异常改变,从外观上就能明显看出与正常膝关节不同。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由于身体结构和损伤机制的差异,畸形表现可能在程度和具体外观上略有不同,但总体的形态异常是共同的表现。
疼痛:受伤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患者往往难以忍受。疼痛是由于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韧带、肌肉、关节囊等)受到严重损伤,局部组织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疼痛程度通常较为严重,在受伤当时即可出现,而且在活动膝关节或对受伤部位进行触碰时,疼痛会明显加剧。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比如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其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相对较为强壮,但在发生脱位时,由于损伤力量较大,疼痛可能更为剧烈;而长期从事轻体力活动的人,受伤时疼痛表现可能相对更易被感知但疼痛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对于有膝关节病史的患者,再次受伤导致脱位时,疼痛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特点,比如可能比初次受伤时疼痛程度有所差异等情况。
肿胀:受伤后膝关节迅速出现肿胀,这是因为关节内和周围软组织损伤后,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组织液渗出增加,导致膝关节周围组织水肿。肿胀会使膝关节变得饱满,皮肤紧张发亮。随着时间推移,肿胀可能会逐渐加重。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儿童的膝关节肿胀可能由于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受伤后的肿胀表现也会遵循上述规律;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等情况,肿胀消退可能相对较慢。性别方面,一般来说女性和男性在肿胀表现上没有本质差异,但个体的身体状况等因素会影响肿胀的程度和消退时间。生活方式不同的人,比如久坐不动的人受伤后,膝关节的血液循环本身可能相对缓慢,肿胀可能会相对明显且消退较慢;而经常运动的人,膝关节的血液循环较好,肿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容易消退,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与损伤的严重程度等有关。有膝关节病史的患者,受伤后肿胀可能会因为原有膝关节的病变而有所不同,比如原有膝关节滑膜炎等疾病的患者,再次脱位后肿胀可能会更明显等。
活动障碍:膝关节失去正常的活动功能,患者无法正常屈伸膝关节,也不能进行行走等活动。这是因为膝关节的结构被破坏,周围的韧带、肌肉等组织损伤,导致膝关节的正常运动机制受到阻碍。例如,患者想要弯曲膝关节时会受到明显限制,或者伸直膝关节也无法完成。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由于骨骼和关节的发育情况,活动障碍的表现可能在恢复过程中有其自身特点;老年人由于关节的退变等因素,在发生脱位后活动障碍可能相对更难恢复。性别对活动障碍的影响不大,但女性可能在康复过程中因为身体恢复的一些生理特点等因素,在恢复活动功能的时间上可能与男性有细微差别。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在发生脱位后,恢复活动功能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而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的人恢复活动功能的进程可能相对较慢。有膝关节病史的患者,在恢复活动功能时可能需要更加谨慎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因为原有病史可能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神经血管损伤相关表现:部分严重的膝关节脱位可能伴有神经、血管损伤。如果伴有神经损伤,可能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或者运动功能障碍,比如支配的肌肉力量减弱等。例如,坐骨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小腿及足部的感觉和运动异常。如果伴有血管损伤,可出现下肢皮肤温度降低、肤色苍白或发绀等表现,还可能触及不到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的神经血管相对较为娇嫩,在损伤时更容易受到影响,而且恢复的情况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老年人由于血管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硬化等情况,血管损伤后的表现可能更严重,恢复也相对困难。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神经血管损伤表现的不同,但个体的身体基础状况会影响损伤后的表现。生活方式不同的人,比如长期吸烟的人,血管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在发生膝关节脱位伴有血管损伤时,病情可能会更加复杂。有膝关节病史的患者,其神经血管在原有基础上可能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在发生脱位伴有神经血管损伤时,病情可能更为复杂,需要更加仔细的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