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康复包括早期康复训练(等长收缩、关节活动度训练)、渐进性力量训练(直腿抬高、抗阻训练)、物理治疗辅助(电刺激治疗)及营养支持(蛋白质、维生素摄入),不同年龄患者在各训练及营养方面有不同注意事项,如儿童需更多辅助、老年人训练更需安全等,充足营养为肌肉恢复提供基础。
一、早期康复训练
1.等长收缩训练
适用人群及原理:适用于髌骨骨折后早期,骨折部位相对稳定的患者。通过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可维持肌肉的生理功能,防止肌肉进一步萎缩。例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患者可平卧,伸直膝关节,用力收紧股四头肌,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可做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协助进行轻柔的等长收缩引导,因为儿童恢复能力强,但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对不同年龄影响:成年人进行等长收缩训练相对容易掌握力度和节奏,而儿童由于配合度和力量控制能力较弱,需要家长或医护人员更多的指导和辅助,但儿童的肌肉恢复潜力大,能更快从等长收缩训练中获益。
2.关节活动度训练
方法及意义:在骨折固定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等关节活动度训练。例如,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被动屈伸活动,患者仰卧,由他人帮助缓慢屈伸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从较小的角度开始,每天可进行2-3次,每次活动10-15分钟。对于有一定自主活动能力的患者,可在早期逐渐尝试主动的小范围关节活动,如在骨折固定稳定后,尝试缓慢地进行膝关节的轻微屈伸。不同年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训练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儿童的关节活动度恢复相对较快,但也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部位损伤。
二、渐进性力量训练
1.直腿抬高训练
具体操作:患者仰卧,伸直下肢,缓慢抬高患肢,使大腿前侧肌肉收紧,将下肢抬高至离床面约15-30厘米,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进行。开始时每次可做5-10次,每天3-4组,随着恢复逐渐增加次数和抬高高度。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相对较弱,在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时要注意安全,可在有人协助或依靠床边等稳定物体的情况下进行,避免摔倒。
年龄差异影响:老年人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时更需关注平衡和肌肉力量的逐渐恢复过程,可从较小的抬高高度和较少的次数开始,逐步增加;而年轻患者可较快增加训练强度。
2.抗阻训练
器械及方式:当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可使用弹力带等进行抗阻训练。例如,患者坐在床边,将弹力带一端固定,患侧下肢套住弹力带,进行膝关节屈伸的抗阻练习。抗阻训练能有效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肌肉恢复。不同年龄患者选择的抗阻程度不同,儿童应选择阻力较小的弹力带,而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选择合适阻力的弹力带进行训练。
三、物理治疗辅助
1.电刺激治疗
原理及应用:通过低频电刺激等方式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肌肉血液循环,帮助恢复肌肉功能。电刺激可用于髌骨骨折后肌肉萎缩的辅助治疗,对于不能主动进行大量训练的患者,如老年患者或骨折后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电刺激可以一定程度上模拟肌肉收缩,维持肌肉的兴奋性。在儿童患者中,电刺激治疗需谨慎使用,要根据儿童的耐受程度调整电刺激的参数,避免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年龄相关注意事项:儿童的身体组织对电刺激的耐受与成年人不同,儿童的皮肤和肌肉较为娇嫩,在进行电刺激治疗时,电极片的放置位置和电流强度等参数需要严格按照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调整,以确保安全有效。
四、营养支持
1.蛋白质摄入
食物来源及重要性: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对于肌肉恢复至关重要。蛋白质是肌肉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可通过摄入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来补充蛋白质。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蛋白质的需求有所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更多优质蛋白质来支持肌肉的生长和恢复,应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类、奶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成年人也需要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维持肌肉正常功能;老年人同样需要充足蛋白质来促进肌肉修复,但要注意消化吸收情况,可选择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
与康复关系:充足的蛋白质摄入能为肌肉的修复和生长提供物质基础,有助于改善髌骨骨折后出现的肌肉萎缩情况。例如,骨折患者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可根据体重计算,一般成年人每公斤体重1-1.5克左右,儿童和老年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2.维生素摄入
种类及作用: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对肌肉功能也有影响,可通过晒太阳或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深海鱼类等获取;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对肌肉组织的修复有帮助,可通过摄入柑橘类水果、草莓等获取。不同年龄患者对维生素的需求和获取方式略有不同。儿童可通过适当晒太阳促进自身维生素D的合成,同时保证富含维生素C食物的摄入;老年人由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更需要通过饮食或额外补充剂来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以促进肌肉健康和骨折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