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症状表现(腰痛、下肢放射痛)、体征检查(脊柱畸形、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及叩击痛)、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神经系统检查(感觉障碍、肌力下降、反射异常)等方面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在各表现上有不同特点,如儿童、青少年、中老年、孕期、生理期女性等在相应症状、检查及检查配合等方面存在差异。
一、症状表现
1.腰痛: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这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刺激了外层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疼痛程度不一,有的为钝痛,有的为刺痛或酸痛,在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压增高时疼痛可加重。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腰痛的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腰痛可能与玩耍、运动等相关活动有关;中老年人群可能与长期久坐、劳累等因素相关。
2.下肢放射痛: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引起股神经痛,表现为大腿前方和小腿内侧的放射痛;而常见的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多引起坐骨神经痛,疼痛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放射,咳嗽、打喷嚏、弯腰等动作可使放射痛加剧。女性患者在生理期时,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使下肢放射痛的感受有所不同;孕期女性由于身体重心改变等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下肢放射痛可能会更明显。
二、体征检查
1.脊柱畸形:可出现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严重者出现后凸畸形。不同性别患者脊柱畸形表现可能无本质差异,但女性患者如果因穿着高跟鞋等因素影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脊柱畸形的表现。青少年患者脊柱畸形可能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良姿势等有关,中老年患者可能与长期腰部劳损等有关。
2.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各方向的活动均可能受限,以前屈受限最为明显。这是因为前屈时椎间盘后部张力增大,进一步刺激神经根,从而加重疼痛。对于儿童患者,腰部活动受限可能不易被察觉,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玩耍、坐立等姿势;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腰部活动受限可能相对更明显。
3.压痛及叩击痛: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其旁开1.5-2cm处按压可有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叩击痛可表现为间接叩击痛阳性,即患者取坐位,医生用手叩击头部或按压双侧头顶,患者感到腰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不同年龄患者对压痛及叩击痛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因害怕疼痛而不配合检查,需要医生耐心操作;老年患者可能因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叩击痛的表现可能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发现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等改变,虽然X线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但能提供一些间接信息,有助于排除其他骨性病变,如腰椎结核、肿瘤等。对于儿童患者,X线检查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孕期女性进行X线检查需权衡辐射风险与诊断需求。
2.CT检查:能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的情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较大。可以明确看到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的程度以及对周围结构的影响。不同年龄患者进行CT检查时,儿童可能需要适当镇静以配合检查,中老年患者则需注意自身的体位配合。
3.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突出、突出的程度以及脊髓、神经根受压的情况,还能区分椎间盘的退变程度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MRI检查的适应性类似,但儿童患者要确保检查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避免因躁动等影响检查结果。
四、神经系统检查
1.感觉障碍:根据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感觉障碍区域也不同。如腰4-5椎间盘突出累及腰5神经根时,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内侧感觉减退;腰5-骶1椎间盘突出累及骶1神经根时,外踝及足外侧感觉减退。不同性别患者感觉障碍的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在一些精细感觉的判断上,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觉障碍的表现可能不太典型;老年患者可能因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影响感觉障碍的判断。
2.肌力下降: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肌力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腰5神经根受累时,伸拇长肌、伸趾长肌肌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累时,腓肠肌、比目鱼肌肌力下降。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肌力下降的评估方法可能需要调整,儿童患者的肌力检查需要通过游戏等有趣的方式进行引导,中老年患者则要考虑肌肉本身的退变等因素对肌力的影响。
3.反射异常:常见的有膝反射(腰2-4神经根参与)、跟腱反射(骶1神经根参与)减退或消失。腰4-5椎间盘突出时膝反射可能无明显改变或轻度减弱,腰5-骶1椎间盘突出时跟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不同年龄患者的反射异常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的反射检查需要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进行,老年患者由于神经反射本身可能减退,反射异常的判断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