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关节炎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询问绝经情况、关节症状及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包括关节局部和全身一般情况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骨代谢相关指标及关节液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MRI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各检查从不同方面辅助诊断绝经后骨关节炎及评估病情。
一、病史采集
1.绝经情况:详细询问患者绝经的年龄、绝经的方式(自然绝经或手术绝经等),因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绝经情况可能对骨代谢等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影响骨关节炎的表现。例如,手术切除卵巢导致的绝经,雌激素水平迅速大幅下降,可能会加速骨量丢失等,与自然绝经在骨代谢变化上有差异,从而可能影响骨关节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2.关节症状:了解关节疼痛的部位、起始时间、疼痛性质(如钝痛、刺痛等)、加重及缓解因素,是否有关节肿胀、僵硬(尤其晨起时的僵硬持续时间)、活动受限等情况。比如,绝经后女性常见膝关节骨关节炎,会询问膝关节疼痛是在上下楼梯时加重还是休息时明显,晨起膝关节僵硬一般持续多长时间等。
3.既往病史: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其他疾病史,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其他关节疾病史,因为既往疾病可能与当前骨关节炎的诊断相鉴别,同时了解患者是否有骨质疏松等疾病史,因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常常相互影响,在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
二、体格检查
1.关节局部检查
膝关节:检查膝关节的肿胀情况,观察髌上囊是否饱满,浮髌试验是否阳性来判断是否有关节积液;检查膝关节的压痛部位,常见的骨关节炎压痛部位在膝关节内、外侧间隙等;检查膝关节的活动度,包括屈伸活动度以及有无活动时的弹响、摩擦感等。例如,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活动时可能会出现摩擦感,类似于捻发感。
髋关节:检查髋关节的压痛部位,一般在腹股沟区等;检查髋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等活动度,观察患者行走时的步态,是否有跛行等情况。绝经后女性髋关节骨关节炎时,可能会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行走步态异常等。
2.全身一般情况检查:观察患者的体型、营养状况等,因为营养状况等全身情况可能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同时检查患者的脊柱等其他关节情况,了解是否存在多关节受累的情况,有助于综合判断是否为绝经后骨关节炎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一般无特异性改变,但在骨关节炎急性发作伴炎症反应时,可能会有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不过这不是诊断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特异性指标,主要用于排除其他感染性关节疾病等。
2.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在骨关节炎患者中,一般血沉和C反应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若明显升高需考虑合并其他炎症性关节疾病可能。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会显著升高,而绝经后骨关节炎患者一般不会有如此明显的变化,通过这两项指标可辅助鉴别诊断。
3.骨代谢相关指标:测定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了解骨代谢情况。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骨代谢处于高转换状态,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可能会出现骨钙流失等情况,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辅助评估骨代谢状态,与骨关节炎的病情评估相关联。比如,碱性磷酸酶在骨形成活跃时可能会升高。
4.关节液检查:对于怀疑有关节积液的患者,可进行关节液穿刺检查。关节液一般为淡黄色、清亮的液体,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主要为单核细胞等。通过关节液检查可以排除感染性关节炎等其他关节疾病,因为感染性关节炎关节液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且可找到病原菌等。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膝关节X线:是诊断骨关节炎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可观察膝关节关节间隙是否变窄,这是骨关节炎的重要影像学表现之一,因为关节软骨磨损后关节间隙会变窄;观察关节面是否有骨质增生(骨赘形成);还可观察关节周围是否有骨质疏松等情况。例如,早期骨关节炎可能先出现关节间隙轻度变窄,随着病情进展,关节间隙进一步变窄,骨赘形成逐渐明显等。
髋关节X线:能观察髋关节关节间隙情况,股骨头、髋臼等关节面是否有骨质破坏、增生等改变。绝经后女性髋关节骨关节炎时,X线可显示髋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变形等表现。
2.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早期骨关节炎的诊断更敏感,可更早发现关节软骨的损伤、滑膜炎症等情况。能清晰显示关节软骨的厚度、完整性,以及骨髓水肿等早期病变。例如,在骨关节炎早期,MRI可发现关节软骨表面不光滑、局部变薄等情况,而X线可能还未出现明显的关节间隙变窄等改变。
3.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可了解骨密度情况,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因为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丢失,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相互影响,通过该检查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骨骼状况,对绝经后骨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比如,骨密度降低提示骨质疏松风险增加,在骨关节炎治疗中需要同时考虑对骨质疏松的防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