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结石有疼痛(包括肾绞痛和钝痛)、血尿等症状,还伴随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和胃肠道症状,检查方法有影像学检查(超声、X线、CT)和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液生化检查),超声可筛查,X线看多数结石,CT对小结石等显示准,尿常规可看红细胞、白细胞,血液生化查血钙等找病因。
一、症状表现
1.疼痛
肾绞痛:是尿结石常见的典型症状,多发生于腰腹部,疼痛剧烈,呈阵发性,如刀割样,可向下腹部、腹股沟、阴囊或大阴唇放射。疼痛发作时患者常辗转不安,大汗淋漓。这是因为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移动,刺激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所致。例如,有研究表明,约80%的尿结石患者会出现肾绞痛症状,疼痛程度与结石的大小、部位及移动情况等有关。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疼痛的感受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对于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特点,疼痛可能在放射部位上与男性略有不同,但本质是结石刺激引起的平滑肌痉挛。
钝痛: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腰部或上腹部的钝痛,多为结石导致肾盂或肾盏积水引起,一般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可持续存在。
2.血尿
多数患者会出现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是指尿液外观呈红色,镜下血尿则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才能发现红细胞。血尿的产生是由于结石移动时损伤肾盂、输尿管或膀胱黏膜导致出血。一般来说,活动后血尿症状可能会加重,因为活动会促使结石进一步移动,加重对黏膜的损伤。不同年龄的人群血尿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出现血尿时可能更容易被家长发现尿液颜色异常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等,血尿可能会伴有其他症状,如尿频、尿急等。
二、伴随症状
1.排尿异常
尿频、尿急、尿痛:当结石刺激膀胱黏膜或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时,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尿急是指突然产生强烈的排尿欲望,尿痛是指排尿时尿道或会阴部疼痛。例如,结石如果位于膀胱部位或输尿管末端,容易刺激膀胱三角区,从而引起这些排尿异常症状。不同性别在排尿异常的表现上可能没有本质区别,但女性由于尿道较短,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所以出现排尿异常时可能需要更密切地关注是否合并感染等情况。对于儿童,排尿异常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愿意排尿等,家长需要格外留意。
排尿困难:较大的结石或位于尿道部位的结石可能会导致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变细、排尿费力,甚至出现尿潴留。例如,尿道结石可能会堵塞尿道,影响尿液的排出。不同年龄的患者排尿困难的表现不同,儿童如果出现尿道结石导致的排尿困难,可能会出现尿液点滴状排出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排尿困难的表现可能会更加复杂。
2.胃肠道症状
部分尿结石患者可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这是因为输尿管与胃肠道的神经支配有部分重叠,结石引起输尿管痉挛时,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的反应。例如,肾绞痛发作时,患者常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认为是胃肠道疾病。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胃肠道症状的表现可能与成人相似,但儿童可能因为表达能力有限,除了恶心、呕吐外,可能还会伴有精神不振等情况。
三、检查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筛查尿结石常用的方法之一。超声可以发现泌尿系统内的结石,对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内的结石都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它具有无创、便捷的优点,而且可以初步判断结石的大小、位置等情况。例如,对于肾脏内的小结石,超声能够清晰地检测到。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超声检查时操作略有不同,儿童可能需要适当的安抚使其配合检查;对于肥胖患者,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
X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等。腹部平片可以显示大多数的尿路结石,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到结石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但对于尿酸结石等透光结石可能显示不清。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X线检查时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儿童由于对辐射较为敏感,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CT检查:对于尿结石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较小的结石、透光结石以及复杂部位的结石,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它可以明确结石的具体位置、大小以及是否合并泌尿系统的其他病变等。例如,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的结石,CT检查能够准确判断结石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在应用时需要权衡利弊,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选择。
2.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等。如果有红细胞,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出血,常见于尿结石患者;如果有白细胞,提示可能合并泌尿系统感染。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泌尿系统的基本情况。不同年龄的人群尿常规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儿童的尿常规检查结果需要考虑其生理特点,与成人的正常参考值略有不同。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钙、血磷、尿酸等指标的检测。血钙升高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有关,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导致尿结石的一个原因;血尿酸升高可能与尿酸结石的形成相关。通过血液生化检查可以帮助寻找尿结石形成的潜在病因。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略有差异,例如儿童的血钙、血磷等指标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