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且肾阳虚可选用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右归丸等中成药,同时非药物干预方面,饮食要避生冷、多温热且规律,生活起居要注意保暖、保证睡眠和适度运动,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各自需注意的用药及调理事项。
一、脾胃虚寒且肾阳虚可选用的中成药
(一)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有一定调理作用,同时其中附子等成分也有一定温肾阳的作用。从现代药理学研究来看,它可能通过调节胃肠运动、改善消化功能等环节发挥对脾胃虚寒的调理作用,对于肾阳虚相关的一些功能低下情况也有一定辅助改善作用。不过,孕妇慎用,因为附子有一定毒性,且其中的温热药物可能对孕妇及胎儿产生影响;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因为这类人群身体机能可能有特殊情况,需要谨慎用药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二)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肉桂、附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对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等有调理作用,同时其对于脾胃虚寒也有一定间接的改善作用,因为肾阳充足可以温煦脾阳,从而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但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因为此时人体处于外感病邪阶段,服用温热的桂附地黄丸可能会使邪气留恋,不利于病情恢复;阴虚内热者不适用,这类人群本身有虚热表现,服用后会加重虚热症状;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原因同附子理中丸中提到的相关慢性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需要根据自身身体机能情况谨慎用药。
(三)右归丸
右归丸能温补肾阳,填精止遗。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等症,对于伴有脾胃虚寒表现的肾阳虚患者也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它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等多方面发挥作用来改善肾阳虚及脾胃虚寒相关症状。但服用时需注意,孕妇禁用,因为其中的温热药物可能影响胎儿;阴虚火旺者禁用,这类人群体内有虚火,服用右归丸会加重虚火症状;感冒患者不宜服用,同样是因为外感病邪时服用温热药物不利于病情恢复;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原因是慢性病患者身体机能特殊,需要谨慎评估用药风险。
二、非药物干预辅助调理
(一)饮食方面
对于脾胃虚寒且肾阳虚的人群,饮食上应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冷饮等,这类食物会加重脾胃虚寒和肾阳虚的症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韭菜、核桃等。羊肉性温热,能温中暖肾、益气补血,适合肾阳虚兼脾胃虚寒者食用;桂圆能补益心脾、温补阳气,对于脾胃虚寒导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以及肾阳虚引起的畏寒肢冷等有一定改善作用;韭菜有温中行气、散瘀解毒、补肝肾暖腰膝的功效;核桃能补肾温肺、润肠通便,对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等有一定帮助。同时,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脾胃负担,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以及肾阳的温煦。
(二)生活起居方面
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腰部的保暖,因为脾胃和肾都喜暖恶寒,腹部着凉会加重脾胃虚寒,腰部受寒会影响肾阳的温煦功能。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在寒冷天气外出时要佩戴围巾、穿上厚裤子等。另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的阳气生成和脏腑功能的恢复。一般成年人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阳气的涵养。同时,适当进行一些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散步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功能;慢跑能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对肾阳的振奋有一定帮助;太极拳是一种动静结合的运动,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对于脾胃虚寒和肾阳虚的调理有综合的益处,但运动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避免运动过量损伤身体。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和肾阳的功能相对较弱但又比较娇嫩,一般不建议自行选用上述中成药进行调理。如果儿童出现疑似脾胃虚寒且肾阳虚的表现,如面色苍白、怕冷、消化不良等,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选择适合儿童的调理方法,可能更多采用饮食调整和适度的中医外治等方法,如小儿推拿等,但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二)孕妇
孕妇属于特殊人群,上述提到的附子理中丸、右归丸等中成药中多有温热及可能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成分,孕妇服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动不安等,所以孕妇禁用相关具有温阳作用且可能影响胎儿的中成药。如果孕妇出现身体不适,需要调理脾胃和肾阳相关问题,应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选择安全的调理方式,如通过饮食调整等温和的方法进行改善。
(三)老年人
老年人往往脾胃功能和肾阳都有所衰退,在选用中成药调理时更要谨慎。对于上述提到的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右归丸等,要根据老年人的具体病情、肝肾功能等情况由医生权衡利弊后使用。同时,老年人在饮食和生活起居方面的注意事项可能更为严格,饮食上要更加精细地选择温热易消化的食物,生活起居中要注意保暖和适度运动的强度,运动时要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应对意外的能力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