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肉瘤等,发病部位、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各有不同,子宫内膜癌主要与雌激素等因素相关,表现为绝经后或未绝经阴道流血等,诊断靠病史、检查等,治疗以手术为主;子宫肉瘤少见,与遗传等有关,有阴道流血、腹部肿块等表现,诊断难,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宫颈癌发病部位在宫颈,主要与高危HPV持续感染等有关,早期无症状,随病情进展有接触性出血等表现,通过筛查、活检诊断,治疗有手术、放化疗等,年轻有生育需求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老年及免疫低下者有相应注意事项,二者在多方面存在区别需准确鉴别以采取恰当措施。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发病部位就是子宫颈。
发病原因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其发生与雌激素长期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不育、绝经延迟等因素相关,例如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肥胖人群体内脂肪组织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持续高水平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易引发癌变。
子宫肉瘤: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盆腔放疗史等有关,如有Li-Fraumeni综合征家族史的人群,患子宫肉瘤的风险可能增加;曾因其他疾病接受盆腔放疗的女性,若干年后患子宫肉瘤的几率会升高。
宫颈癌:主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比如高危型HPV的E6、E7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与肿瘤抑制基因p53和Rb结合,导致细胞周期调控紊乱,引发癌变;此外,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免疫功能低下等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性生活过早的女性,宫颈局部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受到HP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等,对HPV的清除能力减弱,患宫颈癌的风险增加。
临床表现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月经紊乱、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下腹部疼痛、阴道排液增多,排液多为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若合并感染,可有恶臭。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恶病质等全身症状。
子宫肉瘤:常见症状有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可多可少;腹部肿块,可伴有腹痛。若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可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如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出现排便困难等。晚期可有发热、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
宫颈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增多,多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的液体。晚期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诊断方法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主要通过病史采集、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子宫内膜活检等明确诊断。B超可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内情况;子宫内膜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方法,通过刮宫或宫腔镜下取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子宫肉瘤:诊断相对困难,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及病理检查。超声可发现子宫肌层或宫腔内异常回声;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需要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分析。
宫颈癌:
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HPV检测初步筛查,若筛查异常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阴道镜可观察宫颈病变部位,在可疑部位取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宫颈癌的依据。
治疗方法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分期、病理类型等决定是否辅以放疗、化疗等。早期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如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等;中晚期患者可能需要在术后辅助放疗、化疗,如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子宫肉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根据病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辅助化疗、放疗等。由于子宫肉瘤对化疗相对敏感,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等,但具体化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宫颈癌: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等,根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宫颈癌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如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中晚期患者常采用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化疗可采用静脉化疗或动脉灌注化疗等方式,常用化疗药物有顺铂、紫杉醇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在保证肿瘤控制的前提下尽量保留生育功能,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育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老年患者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身体耐受性,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的选择需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情况。
子宫肉瘤: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合并子宫肉瘤的患者,处理较为复杂,需要多学科协作,充分评估胎儿情况和孕妇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既要考虑孕妇肿瘤的控制,又要尽量保障胎儿的存活,但往往面临较大的伦理和治疗决策挑战。
宫颈癌:
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宫颈癌患者,可在充分评估病情后选择适当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但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确保肿瘤无残留且有生育成功的可能。老年患者治疗时要关注其内分泌功能及全身营养状况,放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减少放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免疫功能低下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感染预防,密切监测免疫功能状态,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子宫癌和宫颈癌在定义、发病部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均存在区别,临床中需准确鉴别,以便采取恰当的治疗和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