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结构炎性改变,分急性和慢性,产后、流产后、宫腔手术操作后、不注意卫生及宫腔内病变等可致病因,有发热、腹痛、分泌物异常等表现,通过病史、妇科、实验室、影像及刮宫等检查诊断,急性用抗生素等治疗,慢性综合治疗,需注意孕期产褥期、宫腔手术、个人卫生及定期妇科检查来预防。
一、定义
子宫内膜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结构发生炎性改变。细菌突破宫颈的防御侵入子宫内膜而发生炎症,多由阴道、宫颈的炎症上行蔓延所致。
二、分类
(一)急性子宫内膜炎
多发生于产后、流产后,病原体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侵入子宫内膜引起炎症。患者会出现发热、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有异味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二)慢性子宫内膜炎
常由急性子宫内膜炎迁延而来,也可由宫内节育器、长期雌激素水平低下等原因引起。患者可表现为不规则月经、下腹坠胀、白带增多等,病情迁延不愈可能影响生育等。
三、病因
(一)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产后宫颈口未很好关闭,阴道、宫颈中的细菌容易侵入宫腔;流产过程中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或有胎盘组织残留等,都容易引发子宫内膜炎。对于产妇,产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更易受到病菌侵袭;流产女性若术后护理不当,也增加感染风险。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如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都可能导致病原体入侵引发炎症。对于接受宫腔内手术的女性,不同年龄阶段都需注意术后感染情况,年轻女性若不重视术后护理,也易患病。
(三)不注意个人卫生
经期性交、使用不洁月经垫等,会使病原体侵入宫腔引起炎症。尤其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不注重经期卫生的人群,更易发生感染。
(四)子宫腔内病变
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等,病变组织有利于细菌滋生感染。不同年龄女性若存在这些宫腔内病变,若未及时治疗,就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炎。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急性子宫内膜炎: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伴有下腹部疼痛、坠胀感,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为脓性、有臭味。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等情况。
慢性子宫内膜炎:主要表现为不规则月经,经量时多时少,下腹隐痛、坠胀,白带增多等症状可持续存在,病情迁延不愈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育龄女性还可能影响受孕。
(二)体征
急性子宫内膜炎:妇科检查时可见子宫体有轻度压痛,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排出;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超声检查可能发现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
慢性子宫内膜炎:妇科检查子宫可能有轻度增大、压痛;B超检查可见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等表现。
五、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生产史、流产史、宫腔操作史、月经情况、个人卫生习惯等,有助于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病史特点可能不同,需全面细致询问。
(二)妇科检查
通过双合诊等检查,了解子宫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等情况,同时观察阴道、宫颈的情况获取相关线索,但妇科检查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急性子宫内膜炎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慢性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度升高。
阴道分泌物检查:可进行涂片、培养等,查找病原体,明确感染类型,如发现致病菌,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四)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能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异常回声等情况,对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可初步判断子宫内膜是否存在病变。
(五)诊断性刮宫
对于病情较为复杂或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考虑诊断性刮宫,既能明确子宫内膜病变情况,又可达到治疗目的,但该操作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掌握。
六、治疗原则
(一)急性子宫内膜炎
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足量足疗程应用。一般采用静脉给药为主,及时控制感染,防止病情迁延为慢性。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选择抗生素时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等因素,如孕妇用药需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哺乳期女性用药也需考虑对婴儿的影响。
支持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炎症局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身体抵抗力;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二)慢性子宫内膜炎
抗生素治疗:可采用口服或局部用药等方式,根据病情适当应用抗生素,同时可结合中药等进行辅助治疗。对于存在宫内节育器等异物的患者可能需要取出宫内节育器,去除病因后有利于炎症的控制。
(三)手术治疗
对于因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等宫腔内病变引起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及黏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等,以去除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七、预防措施
(一)注意孕期及产褥期卫生
孕期要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产后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和卫生巾,产后42天内避免性生活等;流产术后也需注意休息和卫生,遵循医生的术后指导。不同孕期阶段的女性,卫生护理重点不同,但都需重视产褥期和流产后护理。
(二)正确进行宫腔内手术操作
宫腔内手术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手术器械严格消毒;手术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术前要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后要注意观察有无感染迹象,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进行宫腔内手术的女性,术前术后都要严格遵循相关注意事项。
(三)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合适的卫生巾和内裤,勤换内裤;避免经期性交等不良行为。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应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尤其对于青春期、育龄期女性,保持卫生对预防子宫内膜炎很重要。
(四)定期妇科检查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生殖道炎症等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病情进展引发子宫内膜炎。不同年龄女性都应根据自身情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如育龄女性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妇科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