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鳞状细胞是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非癌症但属向癌发展预警信号。不同年龄段、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会影响其出现,它有进一步发展为癌的可能,发现后需进行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再根据不同结果进行后续处理,如HPV阴性良性病变抗炎后复查,高危型HPV阳性低级别病变观察随访或手术,高级别病变手术,癌变则综合治疗以阻断病变向癌发展保障生殖健康。
一、非典型鳞状细胞的定义
非典型鳞状细胞(ASC)是宫颈细胞学检查中的一种结果描述,指的是宫颈细胞出现了一些异常改变,但还不足以明确诊断为某种特定的病变。它不是癌症,而是一种介于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之间的交界性细胞改变状态。
(一)年龄因素影响
不同年龄段女性发生非典型鳞状细胞的情况有所不同。年轻女性可能因一些良性因素(如炎症、病毒感染等)出现非典型鳞状细胞,而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需要更密切关注,因为年龄增大时患宫颈病变甚至癌症的风险会有变化。例如,年轻女性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多数可能是由一过性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而老年女性则需警惕潜在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或早期癌变的可能。
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稳定,宫颈细胞对外界因素更敏感,发生非典型鳞状细胞时,要考虑到可能与生理阶段的激素变化等因素相关,但也不能忽视潜在的病理情况。
(二)性别因素
非典型鳞状细胞主要发生在女性身上,因为这是针对女性宫颈细胞的检查结果描述。男性不存在宫颈,所以不会出现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非典型鳞状细胞结果。
(三)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女性:吸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对HPV等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增加发生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及相关病变的风险。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的女性宫颈细胞学出现非典型鳞状细胞的概率比不吸烟女性高。
性生活因素: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不良性生活方式会使女性接触HPV等病原体的机会增加,从而增加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的发生风险。例如,过早有性生活的女性,宫颈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出现细胞异常改变。
卫生习惯:不注意外阴清洁卫生,容易导致病原体滋生,增加宫颈感染的几率,进而可能引发宫颈细胞出现非典型鳞状细胞。
(四)病史因素
有HPV感染病史的女性: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病变甚至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既往有HPV感染史,再次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时出现非典型鳞状细胞的可能性较大。例如,曾经感染过高危型HPV且未清除的女性,宫颈细胞发生异常的概率比无HPV感染史的女性高很多。
有宫颈病变既往史的女性:比如曾经有过CIN1、CIN2等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史的女性,再次检查时出现非典型鳞状细胞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密切随访和进一步检查,因为既往的宫颈病变可能提示宫颈局部细胞存在易感性,容易再次出现异常改变。
二、非典型鳞状细胞与癌症的关系
非典型鳞状细胞本身不是癌症,但它是向癌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预警信号。
(一)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大部分非典型鳞状细胞是由良性病变引起的,比如宫颈炎症、一过性的HPV感染等。但有少部分非典型鳞状细胞可能会逐渐进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再进一步发展有可能成为宫颈癌。一般来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往往与低危型HPV感染相关,部分可能会自然消退,但也有少数会进展;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则更有可能进展为浸润癌。通过进一步的阴道镜检查、HPV检测等可以评估其进展风险。例如,对于HPV16、HPV18等高危型HPV阳性且伴有非典型鳞状细胞的女性,进展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
非典型鳞状细胞分为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和不能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ASC-H比ASC-US更倾向于提示存在高级别病变的可能,进展为癌症的潜在风险更高。
(二)诊断流程及区分
当宫颈细胞学检查出现非典型鳞状细胞时,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下对宫颈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通过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病理检查是区分非典型鳞状细胞是良性还是恶性的金标准。如果活检病理结果为良性,可能是炎症等原因引起的非典型鳞状细胞,经过相应的抗炎等治疗后定期复查即可;如果活检病理提示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情况,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宫颈锥切术等,以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为癌症。
三、发现非典型鳞状细胞后的处理措施
当发现宫颈细胞学检查为非典型鳞状细胞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一)HPV检测
同时进行HPV检测,根据HPV是高危型还是低危型来初步判断风险。如果是高危型HPV阳性,尤其是HPV16、HPV18阳性,需要更加重视,因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更为密切。
(二)阴道镜检查
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阴道镜检查,通过阴道镜观察宫颈表面的血管、上皮等情况,发现可疑病变部位,并在可疑部位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对于年龄较大、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等)或有宫颈病变既往史的女性,阴道镜检查的时机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总体原则是尽早明确宫颈病变情况。
(三)根据不同结果的后续处理
如果HPV检测阴性,且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为良性,如炎症等,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炎等对症治疗,然后3-6个月复查宫颈细胞学和HPV。对于年轻女性,炎症导致的非典型鳞状细胞经过抗炎治疗后多数可以恢复正常。
如果HPV高危型阳性,且阴道镜活检提示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1),可以选择观察随访,因为部分CIN1有可能自然消退,但需要定期复查宫颈细胞学、HPV和阴道镜。一般建议每6个月复查一次。对于年龄较大、病变持续不消退或有进展倾向的女性,可能需要考虑进行宫颈锥切术等治疗。
如果阴道镜活检提示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2、CIN3),则通常需要进行宫颈锥切术,如利普刀锥切术或冷刀锥切术等,术后还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宫颈有无复发及病变进展情况。如果锥切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或病变持续存在,可能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甚至子宫切除等。
如果活检病理提示为宫颈癌,则需要根据癌症的分期等情况,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总之,宫颈筛查发现非典型鳞状细胞不是癌症,但需要引起重视,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阻断病变向癌症发展,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