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骨折是骨折超一般愈合时间未愈或愈合异常,形成原因包括受伤当时血供不佳、治疗不当、患者自身因素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畸形、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功能锻炼、物理治疗)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截骨矫形术),儿童和老年人陈旧性骨折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重生长发育和家长配合,老年人需综合评估全身状况、防并发症及加强营养等。
一、陈旧性骨折的定义
陈旧性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后,超过了一般愈合时间仍未愈合,或者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情况,导致骨折端尚未达到临床愈合标准的骨折。一般来说,骨折愈合的时间因骨折的部位、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通常成人四肢骨折的愈合时间大约需要3个月左右,但如果超过3个月骨折仍未达到临床愈合的标准,就可以考虑为陈旧性骨折。例如,儿童的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可能2-3周就有初步的骨痂形成,但如果超过这个年龄段骨折愈合预期时间仍未正常愈合,也可能属于陈旧性骨折范畴。
二、陈旧性骨折的形成原因
(一)受伤当时的情况
1.骨折部位血供不佳:某些骨折部位本身血供就相对较差,比如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的血运主要依靠关节囊外的小动脉环和圆韧带内的小动脉供应,骨折后容易损伤血运,导致骨折愈合困难,容易发展为陈旧性骨折。
2.骨折损伤严重: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或者骨折伴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会影响骨折端的血液供应和周围组织对骨折端的修复能力。例如,严重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软组织损伤范围大,局部血运破坏严重,骨折愈合过程受到阻碍,易形成陈旧性骨折。
(二)治疗不当
1.复位不佳:骨折后没有进行正确的复位,骨折端对位对线不良,会影响骨折的愈合。例如,骨折端存在明显的成角、侧方移位或者分离移位等情况,骨折端无法正常接触和生长,导致愈合延迟,进而发展为陈旧性骨折。
2.固定不牢固:骨折后固定不牢固,骨折端出现异常活动,会干扰骨折的愈合过程。比如,骨折后外固定装置松动或者内固定物不稳定,骨折端不能保持稳定的位置,影响骨痂的生长和骨折的愈合,容易形成陈旧性骨折。
(三)患者自身因素
1.年龄因素:儿童的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是儿童的特殊骨折类型,如骨骺损伤等,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也可能发展为陈旧性骨折;而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陈旧性骨折。例如,老年人的髋部骨折,由于骨质量差,骨折愈合缓慢,发生陈旧性骨折的概率较高。
2.健康状况: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会影响细胞的代谢和修复功能,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容易导致陈旧性骨折的发生;患有营养不良的患者,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C、钙等,会影响骨折愈合所需的物质基础,增加陈旧性骨折的风险。
三、陈旧性骨折的临床表现
(一)局部表现
1.疼痛:骨折部位可能仍有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或按压时疼痛加剧。但与新鲜骨折相比,疼痛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但如果合并有感染等情况,疼痛可能会加重。例如,陈旧性骨折伴有骨髓炎时,局部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2.畸形:部分陈旧性骨折患者可出现骨折部位的畸形,这是由于骨折端在愈合过程中发生了异常的愈合,导致骨折部位的外形改变。比如,前臂骨折后发生了明显的成角畸形,会影响肢体的外观和功能。
3.异常活动:在骨折部位原本不应有活动的地方出现了异常活动,这是陈旧性骨折的一个重要体征。例如,骨折愈合不良导致骨折端之间出现异常的微动,患者在活动肢体时可感觉到骨折部位的异常活动。
(二)功能障碍
由于骨折部位的异常愈合或畸形等情况,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比如,下肢陈旧性骨折可能导致患者行走困难,出现跛行;上肢陈旧性骨折可能影响肢体的抓握、持物等功能。
四、陈旧性骨折的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受伤时间、受伤机制、既往治疗情况等。例如,患者是否曾经有过骨折史,骨折后是否进行过正规的治疗,治疗的方法是什么等。通过病史采集可以初步判断骨折是否有发展为陈旧性骨折的可能。
(二)体格检查
观察骨折部位的外观,检查是否有畸形、异常活动等体征。同时,进行局部的触诊,了解骨折部位是否有压痛、骨擦感等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诊断陈旧性骨折的常用方法。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骨折端的愈合情况,是否有骨痂形成,骨折端是否有分离、移位等情况。例如,X线片上可以看到骨折端之间有明显的间隙,或者骨折端已经形成了异常的骨连接等情况。
2.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尤其是涉及关节面的陈旧性骨折,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端的细微结构,了解骨折是否累及关节面以及关节内的情况等。例如,对于髋部陈旧性骨折,CT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股骨头的位置和骨折的粉碎程度等。
3.MRI检查:在陈旧性骨折的诊断中,MRI可以帮助了解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如是否有软组织粘连、肌肉萎缩等情况,还可以判断骨折端是否有骨髓水肿等情况。对于一些不典型的陈旧性骨折,MRI可能会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五、陈旧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一)非手术治疗
1.功能锻炼:对于一些陈旧性骨折但骨折端相对稳定、畸形不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功能锻炼来改善肢体的功能。例如,通过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但功能锻炼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范围。
2.物理治疗:可以采用热敷、理疗等物理治疗方法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例如,使用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方法,有助于改善骨折部位的局部环境,促进骨折的修复(如果有一定修复潜力的话)。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陈旧性骨折伴有明显移位、畸形愈合影响肢体功能的患者,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通过手术将骨折端重新复位,并用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等)固定,以恢复骨折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愈合。例如,对于陈旧性股骨干骨折伴有明显成角畸形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来纠正畸形并稳定骨折端。
2.截骨矫形术:如果陈旧性骨折导致严重的畸形,通过单纯的复位内固定无法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可能需要进行截骨矫形术。通过截断骨骼,重新调整骨折端的位置,纠正畸形,然后进行固定,以改善肢体的外观和功能。例如,对于陈旧性小腿骨折导致明显的短缩和成角畸形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截骨矫形术来恢复下肢的力线和长度。
六、不同人群陈旧性骨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陈旧性骨折
1.特点:儿童的骨骼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如果是骨骺损伤导致的陈旧性骨折,可能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肢体短缩、畸形等情况。儿童陈旧性骨折的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是一些特殊类型的骨折,如青枝骨折处理不当发展为陈旧性骨折,可能会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
2.注意事项:儿童陈旧性骨折的治疗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儿童的生长发育。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骨骼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儿童的依从性相对较差,在进行功能锻炼等治疗时,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确保儿童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另外,儿童使用药物需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生长发育的药物。
(二)老年人陈旧性骨折
1.特点: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缓慢,陈旧性骨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且老年人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
2.注意事项:老年人陈旧性骨折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血糖、血压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手术治疗的老年人,要密切关注术后的并发症,如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同时,老年人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钙、维生素D等摄入,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另外,老年人活动能力相对较差,需要注意预防跌倒等再次受伤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