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渣鼻和脂溢性皮炎并不相同,二者在发病部位、症状表现及病因机制上存在明显差异。
酒渣鼻好发于面中部,以鼻尖、鼻翼为主,典型表现为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可出现丘疹脓疱及鼻赘增生,与毛囊虫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及神经血管调节异常相关;脂溢性皮炎则多见于皮脂腺丰富的区域,如头皮、眉弓、鼻唇沟等,以黄红色油腻性鳞屑斑片为特征,伴轻度瘙痒,主要与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皮脂分泌旺盛及免疫反应失调有关。两者虽可能同时出现于鼻周,但酒渣鼻以血管扩张和增生为主,脂溢性皮炎以脱屑和炎症浸润为主。
若面部出现持续性红斑、脱屑或脓疱,需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症状,建议前往皮肤科就诊,通过皮肤镜、真菌检测等明确病因。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饮食、酒精刺激及过度清洁,合并毛囊虫感染者需规范使用甲硝唑凝胶,脂溢性皮炎患者可选用含酮康唑的洗发水辅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