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成因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皮肤损伤、疾病因素等。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一.毛囊炎的成因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毛囊炎最常见的致病菌,该菌可通过皮肤微小破损处侵入毛囊引发炎症。皮肤的摩擦、搔抓致皮肤屏障受损,以及高温、多汗的环境,都利于细菌滋生与侵入。例如经常穿紧身不透气衣物,局部皮肤长期处于温热潮湿状态,就易诱发细菌感染导致毛囊炎。
2.真菌感染
马拉色菌等真菌可引起马拉色菌毛囊炎,多见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背部、肩部等。油性皮肤人群,因皮脂腺分泌旺盛,为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更易发生马拉色菌毛囊炎。此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患有艾滋病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易受真菌感染引发毛囊炎。
3.皮肤损伤
任何导致皮肤破损的因素,如剃须不当造成皮肤划伤、拔毛引起毛囊损伤、外伤等,都使皮肤的天然防御功能减弱,增加了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入侵毛囊的机会,从而诱发毛囊炎。
4.疾病因素
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较高,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且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毛囊炎。另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也易出现毛囊炎。
二.毛囊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摩擦等刺激皮肤行为,以防加重感染。对于轻微毛囊炎,通过保持良好的皮肤卫生习惯,部分可自行缓解。例如每天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皮肤,尤其是易出汗部位。同时,应尽量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皮肤与衣物间的摩擦,并利于汗液蒸发。
2.药物治疗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外用抗生素是常用治疗手段,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病情较重、外用药物疗效不佳时,可能需口服抗生素,头孢呋辛钠、阿奇霉素等。马拉色菌毛囊炎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外用如酮康唑乳膏、益康唑乳膏等,病情严重者可口服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
3.物理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毛囊炎,可考虑物理治疗。如超短波、远红外线照射等,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消退,辅助毛囊炎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