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足口病可从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重视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入手。6月龄-5岁儿童可接种EV71灭活疫苗,家长要帮婴幼儿及培养大一点儿童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定期通风清扫、消毒儿童物品,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处,远离患者,婴幼儿保证母乳喂养、儿童均衡饮食并适当运动以增强免疫力。
一、接种疫苗
1.适用人群及意义:6月龄-5岁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降低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风险,接种程序通常为2剂次,间隔1个月。对于5岁以上儿童,若未接种过疫苗且有接触风险,也可考虑接种,但保护效果相对弱于低龄儿童。
二、注意个人卫生
1.手部卫生:
年龄因素:家长要帮助婴幼儿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湿、搓、冲、捧、干”的步骤洗手,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对于大一点的儿童,要培养其自主洗手的良好习惯,因为手部接触外界物品较多,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等关键时间点。
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儿童处于何种环境,都应注重手部清洁,如外出游玩后、接触宠物后等,避免病毒经手口传播。
2.口腔卫生:
特殊人群:婴幼儿要保持口腔清洁,喂奶后可喂少量温水冲洗口腔。儿童要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减少口腔内细菌和病毒滋生,降低手足口病的感染机会。
三、环境卫生
1.居住环境:
日常清洁:定期对儿童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定期清扫房间,擦拭家具表面,减少灰尘和病毒残留。
玩具和物品消毒:儿童的玩具、餐具等要定期消毒,可采用煮沸消毒或使用消毒剂浸泡消毒的方法。例如,玩具可使用含氯消毒剂稀释后浸泡15-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餐具可煮沸10-15分钟达到消毒效果。
2.公共场所:尽量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商场、游乐场等。如果必须前往,要注意避免接触公共物品的表面,如扶手、栏杆等,接触后及时洗手。
四、避免接触患者
1.识别患者: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病期具有传染性,要注意观察周围人群,若发现有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等症状的人,要尽量远离,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包括共同玩耍、分享物品等。
2.特殊人群防护:对于免疫力相对较低的儿童,如患有基础疾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等情况的儿童,更要严格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因为他们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更高。
五、增强免疫力
1.饮食方面:
不同年龄饮食:婴幼儿要保证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对于添加辅食的儿童,要提供均衡的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苹果、橙子等)、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富含蛋白质的鸡蛋、牛奶、瘦肉等。
生活方式影响:避免儿童挑食、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全面摄入,以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降低手足口病的易感性。
2.运动方面:
年龄差异运动:根据儿童年龄适当进行运动,如婴幼儿可在家长陪同下进行简单的爬行、翻身等活动,大一点的儿童可进行散步、跑步、跳绳等运动,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有助于促进儿童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特殊人群运动:对于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或身体状况不佳的儿童,运动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影响免疫力。